说大人话、做大人事、打扮也像个“小大人”。有些幼儿园小朋友,整天把爱来爱去挂在嘴边,甚至声称受到感情困扰。有些家长对这些现象还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和足够重视。让性早熟的“魔掌”有机可乘。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下有关儿童性早熟的表现、成因、危害以及预防,以便宝宝家长们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是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儿童性早熟是指青春期发育初始年龄提早,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即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明显性乳房发育,;男孩在9岁之前就已经出现喉结、嗓音变得低沉等第二性征,就被认为是性早熟。儿童性早熟多发在4-8岁,男孩可能会稍微晚一些。因为女孩较男孩更容易患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有哪些类别?
儿童性早熟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真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成熟,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并具有生育功能。伴有身高体重加速增长,骨骼闭合提前,生长早期停止,造成最终身高较矮。真性性早熟包括:体质性性早熟、多发性骨质纤维性发育不良和肾上腺——性腺综合征。
假性性早熟
由于接受了内源性或者外源性性激素的作用,出现性早熟,这类孩子不具有生殖功能,跟真性性早熟不一样。假性性早熟里面比较多的一些原因,像性腺肿瘤、肾上腺肿瘤以及口服避孕药的影响等。
部分性性早熟
仅表现为某一性体征的早熟现象,主要是乳房或阴毛早发育,但不伴有其他性征发育及生长加速,可能是下丘脑垂体功能不完善造成的,这些孩子大多数可以自愈。
儿童性早熟表现在哪些方面?
男孩性早熟的表现
睾丸及阴茎增大,出现阴毛,出现一些胡须和变声,或者有频繁阴茎勃起以及排精现象。睾丸和阴茎出现以后,家长发现这些孩子的个头要比同龄孩子长得快。
女孩性早熟的表现
乳房发育,有触痛感,乳房外观有隆起现象,或乳头突出,色泽有变。另外外生殖器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阴毛增长、腋毛出现、成周期性的月经出现。身高比同龄孩子增长快。
哪些因素造成儿童性早熟?
疾病病变的因素
脑部有过某种病变,如结核性脑膜炎等后遗症,造成头颅底部下丘脑部粘连,可发生性早熟;颅脑外伤,如颅底骨折、严重产伤;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性腺功能肿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均可造成性早熟,原因是由于病变及肿瘤本身能分泌性腺激素或促进腺激素,而使性器官发育;有家族史。
营养状况的改善
由于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生长发育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出现了生长发育加速的趋势。多数孩子的饮食结构以荤食为主,不仅增加了间接摄入激素的可能,同时人还容易发胖,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早熟。
环境污染的影响
日常用的洗涤剂、农药,还有一系列塑料产品和装修材料等,都会产生一些物质,到大气环境中经过分解产生类似于雌激素样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孩子通过食入,或者皮肤接触,造成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性早熟。还有日益严重的光污染,据说24小时照明也可能诱发性早熟。
保健用品的摄入
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得高一些、壮一些,少生病,于是把给老年人用的保健品用到孩子身上。比如动物初乳、蚕蛹、蜂王浆等,这些物质含有较高的雌激素,导致孩子性早熟。还有些孩子因为误食了母亲的避孕药而产生外源性性早熟。
社会心理的因素
随着媒体的发展,像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有关性发育的内容增多,孩子可能不自主耳闻目染,也会刺激下丘脑垂体神经的反射,所以有的时候也还会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启动。再者,电视中的情爱镜头过多,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早熟,从而诱发生理出现早熟。
儿童性早熟的危害有哪些?
肿瘤征兆
有些性早熟是由于体内出现肿瘤,这些肿瘤能分泌类似性激素的物质,有时候在肿瘤还较小时,它分泌的性激素的量已经很大,足以引起性发育,所以有性早熟的孩子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及早进行诊治。
身高偏矮
性早熟的孩子由于性激素提前催发,骨骼发育过快,骨骺愈合也提前,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没有足够时间发育,一般情况下,女孩在初潮后、男孩在首次遗精后3年内平均只能长约5厘米左右,后半期的生长遭到抑制,最终身高矮于同龄人。
影响生育
对于性早熟的女孩来说,女性的卵巢发育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一生几个卵子是固定的,生育能力只有三四十年,卵巢这么早就开始发育、排卵,以后卵巢可能会有早衰的问题。
心理障碍
性早熟儿童虽然性征发育提前,但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会导致未成熟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尤其是看到自己与周围人不同的性状特征后,极易产生难受、不自在的感觉,还可能遭受同伴的讥笑,引起孩子的自卑、自闭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和交往,对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这种心理,很可能在其成年后留下后遗症。
影响学习
性征的出现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会使孩子分心,尤其是女生,往往没有能力处理好过早来月经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会感到不安、害羞和紧张,也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读书学习。
埋藏社会隐患
性早熟儿童的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极不匹配,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却无法跟上生理成熟的步伐。加上年龄小、受教育不多、社会阅历浅、自控能力差等,更向往模仿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性爱和暴力,容易出现社会问题,比如发生早恋、早孕或受到性侵犯、发生过早性行为等。性行为提前,还会引发堕胎、自杀、性疾病传播的危险。
系统性内分泌失调
症状较轻的孩子主要表现为性激素水平的失调,而症状严重的孩子就会导致系统性内分泌失调,比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会引发孩子全身性多毛症状,反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孩子则表现为毛发减少、干枯,甚至伴随阴毛和腋毛的脱落。而甲状腺功能失调可见毛发细软或过早灰白、减少或增多的症状。这仅仅只是内分泌失调在毛发上的外在表现,还有很多全身性的症状,危害很大。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切忌营养过剩
孩子吃的多,长得壮,有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营养过剩也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所以,在保证儿童饮食量充足的同时,要有节制,注意合理搭配和多样化,即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不要过多吃零食而影响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尤其避免油脂多的食物,少吃甜食,但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少吃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少吃人工养殖的动物类食品
市场上出售的很多动物类肉制品,都使用了含有催熟剂的饲料喂养,如肉鸡、鹌鹑、养殖的鱼虾、黄鳝等。激素会残留在特定的部位,例如禽肉中的激素残留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要少让孩子吃鸡脖和鸭脖,还有一些动物的内脏也要避免食用。在购买时,不妨选择相对安全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建议可以吃些海鱼、海虾及牛肉,孩子的荤菜品种要多样化,避免长期只吃一种荤菜。
少吃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都是在“促生长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一定要避免给10岁以下的儿童食用。过于鲜艳的水果,常常是催熟剂诱发而成,也应注意避免。比较典型的是乙烯利、催红素等,所以这些水果蔬菜中会残留激素。因此在购买水果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时令,买应季的蔬菜水果,那些没有到成熟期却颜色鲜艳、个大的水果,既不好吃,营养价值也低。新鲜荔枝等食物,由于自身含有一定的类似性激素物质,过量食用也有可能造成性早熟。
不乱吃补品
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蚕蛹、鸡胚、胎盘、蜂王浆、雪蛤、牛初乳、蛋白质粉、花粉制剂等营养滋补品常常含有较高的性激素类似物,是诱发性早熟的常见原因。尤其广东人,喜以药膳煲汤,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常用的补品中,如花旗参、蜂胶等富含激素,市面上流行的多种儿童维生素等营养保健品,也含有相关的诱发儿童性早熟的物质。有的孩子患病后,很多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吃补药,其实大多数孩子患病后恢复很快,除非是慢性病,基本上不需要进补。
还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身高会影响孩子,而“病急乱投医”,盲目服用市面上的“增高剂”。这些补剂和口服液,相当一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公分。
少喝饮料
饮料多含有添加剂,在国内添加剂标准还没严格界定之前,建议少喝,长期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儿童性早熟,还会导致孩子肠胃不适、肾脏负担加重、引发肥胖等。
妥善存放药物和化妆品
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东摸西摸,分不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误服了避孕药,或是接触了含有雌激素的丰乳美容产品、成人化妆品等,引起性早熟。因此,大人要妥善保管家里的药物和自己的化妆品,避免孩子误服或接触。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乱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