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关于结核病,你是否了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1-11-11 12:58:51   点击数:
 

年3月24日

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今年主题是

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关于结核病,你知道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犯人体任何部位,人体除头发和指甲外都可发生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如侵犯肺脏,就叫肺结核,侵犯骨骼,就叫骨结核等。肺脏是最常被侵犯的器官,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迄今为止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哪些人群容易受到结核菌感染?

01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与患者共同居住的家人(尤其是儿童)、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同寝室的同学以及其他长时间在通风不良环境中共同生活和工作的人群。由于他们与患者有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在谈话、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结核菌很容易被他们吸入而导致感染。

02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婴幼儿、青春期、老年人、营养不良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尘肺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普遍低,容易受到结核菌感染。

03

未接触过结核菌的人群:从未接触过结核菌,如偏远山区的儿童或从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幼儿,往往对结核菌也缺乏抵抗力。

04

因职业接触肺结核患者或结核菌的人员: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综合医疗机构呼吸科医务人员、健康体检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事结核菌检查、运输的人员等。由于他们从事与传染性结核病患者或结核菌接触的职业,如果感染控制措施不够完善,诊室缺乏有效的通风和消毒措施,或工作人员防范意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当,容易导致结核菌感染。

结核病的5大误区

01

结核病离我们很遥远:结核病是古老的疾病,可它并没有远去。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发明,结核病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十余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不容忽视。

02

结核病是穷人的“专利”:结核病早已不是穷人、营养不良者的“专利”。在结核病患者中,年轻白领及在校大学生有增多趋势。据观察,这些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疲劳(劳力、劳心、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体质较差。部分人对低热、咳嗽、盗汗等症状不重视,误以为是普通感冒;办公或学习环境空气不流通,也为结核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03

肺结核难以被发现:发现肺结核并不难,只需做两项花钱不多的检查:痰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就能基本上明确诊断,关键是要有"及早就医"这个意识。专家建议:当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超过两周,医院就诊;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家人等),应定期进行筛查。

04

结核病治不好:结核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即使患病,只要足够重视,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05

症状消失即可停药:抗结核治疗的疗程较长,一般为6个月。病情严重或合并支气管结核者,疗程需要1年,结核病患者应有足够耐心。过早停药好比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当免疫力降低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更重要的是,不正规治疗容易导致结核菌耐药,增加治疗难度。

预防结核病有哪些办法?

首先,最重要的是控制传染源,应该尽早地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传染源,并予以彻底治疗,缩短传染期,减少其对周围人群传染。这是预防结核病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措施。

其次,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肺结核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发现传染源后要采取隔离等防护措施,减少患者与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密切接触。患者在必须与他人接触时要佩戴口罩,避免结核菌的扩散;患者要注意不要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要用手帕或手肘内侧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要把痰吐在痰盂内,然后进行消毒处理。排菌结核患者还应尽量避免与婴幼儿、老年人密切接触;要注意居住和工作环境通风,通风最简单,建议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最后,保护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如给刚出生的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另外,对感染结核菌后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可进行结核病的预防性治疗。这些高危人群包括: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儿童和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患者、长期应用透析治疗患者、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引导个人健康行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优化社会防治氛围,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推进早日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

来源:通化疾控

主审:赵成洪

编审:高嵩

编辑:徐基砝

校对:刘力萱

投稿信箱:thfabu

.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nmyyl/11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