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艾滋病防治一线系列报道之三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1-6-26 12:24:52   点击数:
 

李化荣——艾防战线的先行者

先行,很多时候,与挑战更多未知的风险同义。而选择成为先行者,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还需要有足够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如今,在全省的疾病预防控制行业中,当同行们回首往昔,也纷纷为她点赞。她就是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化荣,是艾防战线上一位名副其实的先行者。

踏出守护的脚步

年10月,李化荣开始在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当时,她未曾想到自己要走在艾滋病防治的前线。

参加工作第3年,李化荣和科室同事在有偿供血人群中,发现了焦作市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时,尚没有规范的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更没有预防疾病的药物。面对困难,李化荣没有退缩,没有惧怕,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抽血、检验、告知,以及提供咨询服务。每个检测环节,她都认真、细致对待,给予患者真诚的关爱。

为了摸清艾滋病在有偿供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她积极制订调研方案,对焦作市有偿供血人员开展了全面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于是,她每天骑车奔忙于各个血站和医疗机构血库之间,反复讲解对供血人员检测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再抽取血样回单位加班加点进行实验室检测。做好这项特殊的工作,面对家人、同事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不理解,她没有停止脚步,仍然阔步前行。就这样,在-年之间,她和科室人员一起在余名外地流动供血人员中,发现20余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焦作市及早制定防控疾病的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的春季,焦作市还没有针对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当了解到驻马店市上蔡县引进了少量抗病毒治疗药物后,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李化荣在大年初六就赶往上蔡县。后来,她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协调,为焦作市联系到20人份的抗艾滋病药物,为艾滋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也迈开了全市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的第一步。

此后,在国家政策没有全面实施前,李化荣依然积极为患者到处奔波,医院、联系药物;对特殊的患者,她坚持带着患者到郑州市、医院就诊,好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一路撒播爱和温暖

在~年10年间,艾滋病的检测、治疗、随访工作均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李化荣始终站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

年,李化荣结识了刚上班不久的年轻患者慧慧(化名)。慧慧因为家庭贫困,上学期间多次到单采血浆站卖血,以便补贴生活。上班后,慧慧因为持续高热,住院治疗,被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那时,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艾滋病是一种“罪恶”的象征,只有行为不良的人才会患这种病。因此,慧慧在病情确证后,就成为无依无靠的人。

首先,因为身体原因及艾滋病疾病本身的因素,她不能正常上班了。随后,新婚不久,丈夫离她而去,外出打工。紧接着,娘家的哥嫂不愿和她在一个锅里吃饭,母亲也流着泪劝她单独租房……

面对这样的特殊患者,李化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每天定时给慧慧打电话、发短信询问病情、安慰她,并劝慧慧的父母多陪她聊天。李化荣也每周抽出下班时间,带上水果去看望慧慧;在当时没有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李化荣为慧慧送一些缓解病痛的药物;遇到慧慧病情加重时,李化荣还给慧慧打针、输液。就这样,李化荣陪慧慧走过了人生最后的几个月。

随着艾滋病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李化荣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干预方面。为了保证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逐步实施,焦作市卫生部门成立了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李化荣作为队长,带领队员深入社区、戒毒场所、娱乐场所进行摸底调查,为吸毒人群耐心讲解吸毒的危害,如何处理戒断症状、规范使用美沙酮药物等知识;指导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带领队员深入娱乐场所对性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性病防治、生殖保健等知识培训;发展同伴教育宣传员,全面推广使用安全套。这样,使焦作市性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跨入了全省前列。

一路走来,视患者如亲人,李化荣收获了患者的信任,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自~年,她连续11年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年获评全省“我最喜欢的健康卫士”等多项荣誉。

刘玉霞:全县几乎每个乡

都有我的“亲戚”

在安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刘玉霞,“人缘”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她说:“全县几乎每个乡都有我的‘亲戚’。”

啊!这么厉害,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都是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

在手机尚不普及的年代,通常情况下,一个村里只有一两部手机,大家沟通起来很不方便。可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留的就是手机号码。很多时候,为了掌握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以及通知患者来抽血做检查,都需要用手机通知他们。

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意义重大。

曾经有一个家住偏远乡村的家庭妇女,没有防范意识,不知道患了艾滋病意味着什么?因发热、腹泻1个月,在家用药治疗无效后,医院就诊,被医生确认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回家后,邻居问她得了什么病,她说:“医生告诉我是艾滋病。”这样,村里人知道她患了艾滋病后,去她家串门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到后来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对她造成了很大打击。

得知这一情况后,刘玉霞经过反复考虑,怎样不让村里人知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又能把信息通知到患者本人呢?

刘玉霞突然想到,“亲戚!”这个称呼好,别人不会产生怀疑,也不会轻易借此打听什么事情。

就这样,刘玉霞与一些患者成了“亲戚”。

事实上,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刘玉霞不仅在电话通知时非常谨慎,还注重每个细节,比如每做一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她都把同一个村的患者分开安排,防止他们见面时出现尴尬局面;随访患者时,不去患者家中,她和同事常常在村外的某个角落等待……

有一些艾滋病患者沟通困难,特别是刚被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心理压力大,又没有倾诉对象;一些患者没有时间概念,经常午休或者晚上打电话咨询问题,一沟通就是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年春节,因为接一个患者的电话时间太长,刘玉霞忘了自己厨房的油锅没有关闭阀门,差点儿引发火灾。

平日里,刘玉霞用实际行动告诉村民,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她为村民讲解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促使患者接受治疗。对此,患者家属非常感激,村民也感到受益匪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刘玉霞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22年了。一路走来,她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年,刘玉霞受到河南省总工会表彰”。(丁玲聂玉刚)

邵宁:要时刻铭记医者初心

“好活儿、赖活儿,都得有人干,共产党人不应该怨天尤人。”面对艾滋病防治这项工作,巩义市回郭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邵宁的父亲时常用这句话来安慰、鼓励他。自年3月起,邵宁开始接管巩义市回郭镇、鲁庄镇两个镇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至今,他牢记父亲的教诲,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以济世为初心,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基层艾防“战士”。

13年来,邵宁身边的不少朋友曾多次提醒他:自身安全是大事,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感染疾病。对此,邵宁回答:消除患者的病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是我的职责。我作为一名艾滋病防治医生,与艾滋病患者为伍,理所应当。

关爱患者,强化宣传

作为艾滋病防治医生,邵宁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nmyyl/11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