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所以,结核病又有“肺痨”这一称呼。每年3月2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重视这种疾病,加强防治意识。
结核病何以得到如此重视?原因在于其潜伏期长,且难以控制,症状也较重。一般来说,流感病毒潜伏1~3天即发病,而结核杆菌可潜伏在人体内长达3个月甚至数年,在此期间人体不会有明显症状。感染结核杆菌的人咳嗽、打喷嚏、吐痰等行为都会让细菌迅速扩散。此外,结核杆菌也可通过宫内传染,让新生儿患上宫内感染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不仅易于传染,还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它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最长可以存活3月,远远超过病毒和其它细菌存活时间。
儿童结核病:预防为主、重视隔离
与成人不同,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多是初次感染,一般年幼儿童感染来自家庭成员,年长儿童感染来自公共场所。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等因素,儿童感染后,比成人更易发展为结核病。而且,儿童结核病往往病情更重。患儿越年幼、病情越重、死亡率也越高。
所以,为儿童接种疫苗尤其重要。被称为“出生第一针”的卡介苗,就是儿童预防结核病的“金钥匙”。它的主要接种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预防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
但是,接种疫苗并不代表儿童可以完全免疫结核病。
由于结核病起初的症状与常见呼吸道疾病类似,患者往往会把结核病当成气管炎、感冒等治疗,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其实,出现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咯血者即需警惕,应该去传染病专科就诊,并进行痰结核杆菌和胸片检查。一旦确诊,立即接受抗结核治疗。这样,不但治疗可以卓有成效,疾病传染也会被大大减少。若家中或邻居有人已经感染肺结核,则需要避免与其接触,谨记隔离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