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小刘家住贵州六盘水农村,9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让快乐的童年画上句号。连续半月余的发烧虽然退了,但让大人焦虑的是,小刘左手各指强直痉挛伴不自主抖动,不能自主张开,不能抓拿日常物品。这给小刘带来了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不便,还有心里上的阴影。活泼好动的小刘从此沉默寡言,羞于见人。7年来,刘某一家为了医院,一次次失望后,最终了解到小刘的恶疾是急性脑膜炎导致的后遗症。
医生汇小编了解到,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冬春季节易发,该疾病目前一般为散发性,容易误诊为感冒发烧,一旦误诊,会对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如何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正确诊治?医生汇记者日前就这个话医院感染内科马小军主任医师,他分享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的诊治的临床经验。
马小军医院感染内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类可以帮助精准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多种分类方式,首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按照发生或获得的地区可以分为社区性中医院获得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这种分类方法的优势在于帮助医师根据病原学寻找、追溯病因,更对症的采取经验性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或影响的部分进行分类,比如脑膜受累可以称为脑膜炎、脑室受累可以称为脑室炎等等。最后还可以根据致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比如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和结核性等等,分类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医生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始终还是围绕着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客观的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感染的来源很重要,如果病人是社区感染,那么病人的起病方式、持续时间和症状特点,都可以作为医生经验判断的依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即使医生比较倾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的可能性,还是离不开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客观检查的评价,包括病原微生物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评估包括病毒、细菌、结核和真菌感染,其中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抗体检测、PCR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查;细菌感染可以通过血液培养、脑脊液培养和脑脊液离心涂片进行检查;结核感染的检查也类似,真菌感染可以根据G试验、GM试验等;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客观检查综合判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经验分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可以分为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
经验性治疗是指当病人出现感染的表现,医生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暂时还没有拿到微生物证据便开始的治疗。
目标治疗指的则是拿到了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结果,对阳性结果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治疗。目标治疗有几个比较实用的临床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在脑脊液培养结果中拿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真菌等结果,通常认为是致病菌。但是如果拿到了如果是常见的皮肤污染菌,比如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等,这些培养结果要谨慎考虑,结合病人体征、临床特点综合考虑。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治疗和目标治疗的思路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一个细节,如果是在院内获得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推荐属于糖肽类抗生素,如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治疗取决于炎症的程度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等。以脑脓肿为例,推荐大家可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等,如果病人有一些过敏因素,可以考虑单环类的氨曲南、环丙沙星这一类药物作为备选方案也是可行的。对于社区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获得的种类不规则,经验性药物的选择方案也是不一样的。但社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有类聚现象,比如细菌性的脑膜炎、细菌性脑室炎、阳性球菌的感染偏多一些,此时可以考虑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等,对于感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可以作为一线治疗,对于不是很严重或者敏感性细菌可以选择青霉素或头孢曲松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