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高烧后,吃饼干的孩子死了,喝糖水的孩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6-11-6 8:23:26   点击数:
 

▲那家比较有钱的,孩子清醒后说饿,父母就赶紧的拿出最好的奶油饼干给孩子吃,可是之后孩子突然高热晕厥,医生赶紧过来各种抢救,最后还是医治无效死掉了。

导读

饼干最糙,又有奶油在里面。孩子高烧那么多天,没有进食,脾胃已经虚弱的不行,津液更是被内热消耗殆尽。此时吃了热性干燥的饼干,让本来就亏损的津液再次消耗,即使喝了水,但掺杂着油腻的饼干,虚弱的脾胃已经承受不起,完全没有办法吸收了。如果当时那个孩子的父母能稍微懂点中医常识,也不会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所以后来每逢碰到孩子发烧,我唯一建议的食物就是米汤。

来源:懒兔子

这个是我当时学经络的时候,一个老师讲的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他是70生人,那年他大概5、6岁的样子。那时他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次小镇不知道传染什么病,很多孩子都出现了高热、昏迷、呕吐的症状,医院里住满了这样的患儿。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小镇上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对于这个病,有医生说是脑膜炎也有医生说是其他传染病,反正究竟是什么已经不得而知了。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医生对这种病毫无办法,全靠孩子自己扛,医院配合用点儿消炎药,能扛下来退烧的,就活了,扛不下来的孩子,就死了。

这个经医院的之前,已经在家里烧了两、三天,整天处于深度昏睡中,所以后来的事情都是他父亲跟他说的。

他父亲说,当时病房里有另一个孩子和他一样大,发烧的时间也差不多,其他所有症状都非常相似,医院治疗也是同一个方案。两家大人看着这两个孩子都很揪心,日夜守护。就这样,他们烧啊烧啊,高高低低,反反复复,烧了快10天的时候,他和隔壁的这个孩子终于同时开始慢慢地好转了,退烧的时间也相差不多。

当时两家的父母都高兴极了,那家比较有钱,床头堆满了好吃的,孩子也清醒了,开始说饿,父母就赶紧的拿出最好的奶油饼干给孩子吃,毕竟那么多天都没有进食了。而这个经络老师呢,家里比较穷,没有饼干,只有馒头,他不想吃。所以他爸爸就给他买了一瓶1块钱的桔子罐头,用勺子喂给他吃,因为甜甜的,他喝了很多罐头汁。

结果两个小时以后,他已经感觉好多了,可是隔壁床的那个孩子突然高热晕厥,医生赶紧过来各种抢救,最后还是医治无效死掉了。那家人全疯了,刚经历了孩子好转的喜悦,几小时后却天人相隔,医院。可是医生也很奇怪,明明退烧了,而且各项治标也逐渐恢复,怎么会就突然死了呢?再看情况差不多的他,却在旁边好好的。

又过了两天,他就痊愈出院安然的回到了家中。后来家人每次提及此事,都觉得匪夷所思,只谢老天爷保佑给了他一条活路。直到他后来学了中医,他才恍然大悟,为何当时两个孩子情况相当,却一个死了一个好了,原因就在于那些饼干!!!

饼干最糙,又有奶油在里面。孩子高烧那么多天,没有进食,脾胃已经虚弱的不行,津液更是被内热消耗殆尽。此时吃了热性干燥的饼干,让本来就亏损的津液再次消耗,即使喝了水,但掺杂着油腻的饼干,虚弱的脾胃已经承受不起,完全没有办法吸收了。如果当时那个孩子的父母能稍微懂点中医常识,也不会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1

津液是阴,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消耗没了,人就死了

津液是阴,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消耗没了,人就死了,所以那孩子在几个小时后暴毙。但是这个经络老师,因为喝的是罐头汁,甜水,一是脾胃比较容易接受,二是甘入脾,本身就比较适合补充脾阴,所以歪打正着的补充了由于连续高烧而所剩无几的津液,然后他就活了。

说完他特别感概,说以前对津液认识不足,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明白这件事情以后,他对身体里的津液充满了敬畏感。

生命总是通过苦难,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在此之前,我们总会想当然。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所以后来每逢碰到孩子发烧,我唯一建议的食物就是米汤。大米汤小米汤都可以,粘稠的上面有一层米油的最好。以前二毛生完病,老崔总想做点儿鸡汤下面什么的给孩子补补,其实这样做不但孩子吸收不了,反而会给脾胃造成负担。发烧过后,一要补充耗损的津液,二要保护好虚弱的脾胃,米汤是再适合不过的食物了。

总是听有些家长说,孩子连续咳嗽发烧快一周了,挂水后当天退烧了,第二天又烧,再挂水,反复折腾一个礼拜,最后咳嗽变肺炎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高热一直在消耗身体里的津液,肺阴越来越少,肺热不去,最后热毒凝结在肺里变成脓点或热疮,这就是炎症。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用中医的办法滋阴清热,效果一定要比挂抗生素好得多。即使高烧不退,也应该注意随时补阴,给孩子喝米汤或梨汁荸荠汁,让阴液来给身体降温。

2

一个专门治疗急性热病或热邪耗伤津液的药方——增液汤

下面就介绍一个,专门治疗急性热病或热邪耗伤津液的药方——增液汤。

增液汤:玄参37克、麦冬30克(连心)、细生地30克。水煎服。(方剂来源于《温病条辨》,剂量根据清朝计量转算,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玄参入肺、肾经,清肺滋阴;麦冬入肺、胃经,清肺润燥;细生地入脾、肝经,凉血滋肝,消渴润燥。

这个方子主要针对的是急性热证,对于长期口渴阴虚有热的,还是以五汁饮为宜。生脉饮比较适合那些气阴两虚的人,比如除了津液不足的症状以外,还有气短神疲、舌淡、脉虚无力等气虚的症状。

经常有一些母亲问我,又要上班又要忙孩子,哪里有空学习中医呢?恩,这是个问题,所以我也是在二毛4岁以后才开始学的,之前确实很难有自己的时间。但事实上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开始学,越是可以让他们避免很多病痛,因为幼儿期都是他们生病比较集中的时间段。■

门纯德经方心法—增液汤

来源:岭南经方沙龙

增液汤《温病条辩》

元参50g麦冬30g细生地30g

阳明温病,津液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

原方所治,热结阳明,阴亏液耗,所谓“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实属热病耗损津液所致。故以滋养阴液为主。方以元参养阴生津,麦冬养阴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三药均属质润之品,合用具有滋养阴液,清热润燥的作用.

热病耗损,津液重伤,以增液汤扶正育阴,非重剂不为功。

一、高热

例:刘××,男,18岁。高热,体温持续在39。5℃左右已21天。虽经中西医救治,高热仍然不退,邀余会诊。

诊见:鼻干涕少,口唇红,身燥无汗,舌干少津,舌尖红,默然不语。食少纳呆,大便干,小便短赤,脉虚而数。前已用苦寒之品,不宜重蹈旧辙,宜养阴之法。

处方:元参90克、生地60克、麦冬6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二剂水煎,空腹热服。药尽热退,转危为安。

《内经?至真要大论》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所病后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结合前人“凉之不凉是无水也”之经验,故用大剂量养阴之增液汤,滋少水以灭盛火。方中加用当归,意在活血化淤,以提高退热之效。

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

例:李××,男,34岁。年4月4日入某院,入院诊断:肺脓肿。

病史及一般资料:一周前感冒,继而发烧逐日增高,并伴咳嗽、咯痰、胸痛,体温38。5℃~39℃之间,白细胞/mm3。,痰腥臭,脓状,并夹血块,每日痰量毫升左右。经用大量抗生索治疗,体温持续不降,痰量不减,遂邀中医会诊。

辨证;患者体质纤弱,面色红而油亮,脉洪大滑数,舌红无苔。证系风温伤肺,邪热内蕴,以苇茎汤治之。芦根50克、薏仁24克、桃仁10克、冬瓜仁18克,水煎服。

二诊(4月19日):服药三剂后,咳嗽胸痛有减,体温仍未正常,脓痰仍多。经透视检查,发现右上肺叶有结核性空洞,痰见脓细胞,红细胞满视野,抗酸杆菌阴性,确诊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加用抗痨药物,拟方:元参90克、麦冬60克,金银花克,当归15克、芦根30克、鱼腥草16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三剂。

三诊(4月22日):患者精神好转.午后体温仍高,脉仍洪数,舌红而干,上方加生地10克、川贝母10克(研末冲服)。

四诊(5月2日);服上方七剂后,精神转佳,症状大减,食欲稍增,每日可进食3~4两,痰量仍多而腥臭,脉仍偏于洪大,舌红略有薄苔,体温恢复正常,拟方;元参30克、麦冬30克、银花90克,甘草6克,桔梗9克、枇把叶10克、水煎服。十余剂后,咳嗽减少,痰液清白,无腥臭,体温稳定,食欲欠佳,改拟香砂六君子汤,服三剂。服后精神萎顿,时有烦躁,口干欲饮,胸闷痰黄,体温38℃,脉又洪起,舌红苔黄,此乃误用砂仁、术香之过,遂改以生地l5克、麦冬30克、元参30克,桑叶10克,川贝母10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八剂。诸证悉退,嘱其继用抗痨药物,注意调养,出院。

此案初诊,治按肺痈,如《金匮》:“眩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初投千金苇茎汤而无效,细辨其证,素体赢弱,固有肺痨,痰腥臭而带脓血,脉见洪数。邪热壅肺甚重,非大剂甘寒,难奏功效。元参清热滋阴,麦冬生津润燥,银花清血分热毒,鱼腥草清肺中热毒,配用当归意在引诸药入血分,又兼活血,以后加用桔梗,开据肺气,解风热之所壅。然余邪未退之时,急进补虚和胃之剂而阳证复萌,说明肺津耗伤日益,虽有中虚之象,不可早顾,香燥之品,触之即发,不可不慎。前人云:“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正是此理。

三、绿脓杆菌性败血症

例:苏××,男,21岁。因患急性淋巴细医院,治疗月余,病情不见好转,高烧不退,血痰培养均有绿脓杆菌生长,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绿脓杆菌性败血症。特来邀余赴京会诊。

诊见:高热灼手,阵眩、痰少。躁扰不安、胸闷心烦、面色萎黄、唇淡、腹胀纳呆、失眠、大便四日未行,尿短赤,舌淡苔黄干,脉滑数,证为热毒炽盛、充斥三焦,气阴两伤。治宜清热解毒,滋阴顾液,方用;

第一方:银花90克、芦根60克、冬瓜皮12克、薏仁30克、桃仁10克、鱼腥草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第二方:元参60克、麦冬60克、生地20克、银花40克、黄芪20克、太子参l5克、桑叶12克、枇杷叶9克,水煎服。上二方,各服一剂。

二诊:服上药后体温降至37。5℃,腹胀减轻,大便通。能少量进食,胸中仍觉烦闷,咳嗽未止,舌脉期前。证为余邪未尽,痰热之邪壅于胸中,仍主清化,方用:

第一方:黄连5克、半夏9克、瓜萎20克、栀子9克、淡豆豉9克,水煎服。

第二方:麦冬30克、川贝12克、银花30克、元参20克、杏仁12克、冬瓜皮9克、紫菀9克、百部9克、桑叶12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甘草9克,水煎服。上二方各服一剂。

三诊:体温正常.脉静身凉,诸证悉退,血痰培养无绿脓杆菌生长。

本证系急性白血病伴感染性高烧,证已逾月,津伤液耗,邪热鸱张,治宜兼顾。治此热盛阴伤,惯用元参、麦冬,常达30~60克,甚至用至克。二药,元参长于滋肾水,麦冬长于养肺阴,元参善清上焦无根浮游之火;麦冬气禀清肃,善清心肺之热烦。用于病热,滋少阴之水以无厥阴盛火,亦多配生地,增液养阴,共凑佳效。

感染是白血病患者的并发症,临床死于败血症者,亦非鲜见。投治此症,非大剂养阴清热之剂而不得效。常云:“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对于热毒充盛,津液枯耗,必以大量清热解毒,增补阴液之剂救治,方有生机。然前医亦用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之剂而无效,此乃病重药轻,杯水不治盛火之故。■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懒兔子、岭南经方沙龙,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电话(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shl/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