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艾滋病?ok~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
如果能仅从症状判断一个人有艾滋病,一部分“高危”就能被避免,听上去太好了。
可是不好意思根本做不到!
艾滋病的巨大危害,很大程度上是其有超长的病程,平均有7~8年是没有典型症状的“潜伏期”。也可以认为大部分的HIV感染者在“潜伏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轻微症状极易被人忽略。
正是因为艾滋病隐蔽性,导致其能“悄无声息”的传播,所以才有了相当人数的HIV感染者尚未被发现。中国疾控中心、UNAIDS和WHO联合评估,截至到年年底,中国估计有将近40万HIV感染者没有被发现。
这部分“健康人”散落在人群中,可能是TA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HIV,可能是自己怀疑但没有进行确诊,也确实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存在恶意传播艾滋病的情况。
虽然“望闻问切”无法确诊艾滋病,但是“实际高危”结合“具体症状”可以作为艾滋病诊断的依据。
感染艾滋病传染的“高危行为”:
性伴侣中有HIV抗体阳性,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有同性恋或者双性恋史,存在过无保护卖淫嫖娼行为,静脉吸毒人员,输入过可能被HIV感染过的血液或血制品,存在有风险的采供血史,有过梅毒、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等性病史,和HIV携带者或者AIDS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子女,或者近期去过艾滋病流行地区,诊断过HIV有暴露风险的医生和护士。
艾滋病感染临床表现(再次提醒,仅考虑症状不能确诊艾滋病感染):
艾滋病感染随着疾病的进程可分为: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期。
急性感染期症状:
一般为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皮疹、僵直、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痛、斑丘疹、荨麻疹、腹痛、腹泻及罕见的无菌性脑膜炎,症状一般2—3周自行缓解。
潜伏期(无症状期)症状:
感染HIV后,约80%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持续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病期症状:
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低于0.2×l0^9/L,伴有各种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50%以上艾滋病患者有肺部损害。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
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皮肤:感染性病变: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和甲癣。非感染性病变:脂溢性皮炎样皮疹,皮肤鳞状细胞癌与肛门直肠的原发肿瘤,淋巴瘤与KS皆可出现皮肤结节;
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肿瘤:以卡波济肉瘤与非何杰金淋巴瘤较多见,其次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口咽部肿瘤、肺癌及肝癌等;
心血管损害:心脏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病变与心内膜炎;
肌肉骨骼系统:可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骨关节红肿热痛,酷似风湿热,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
HIV相关肾病:发生率20%~50%,在肾损害出现后病情进展迅速,多在发现肾损害后16周内死亡。
除了上面的“流行病学史”及常见症状,最终艾滋病确诊还需要进行HIV检测。
常用的HIV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培养(病毒分离)、p24抗体抗原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等。一旦检出HIV病毒颗粒,血液抗体抗原检测发生阳转,核酸检测检出HIVRNA,均可确诊感染了HIV。
最终艾滋病确诊需要根据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单纯考虑症状表现无法确诊HIV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