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病诊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0-6-10 4:08:58   点击数: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全球由单一致病菌引致死亡最多的疾病。主要是空气传播,可累及全身多器官,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肺脏。全世界约1/3的人口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这些受感染者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约10%)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大部分都会处于潜伏期,是结核菌携带者。

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的流行以及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使结核病再度成为一种发病和死亡最多的传染病之一[1](在HIV感染的发展进程中,结核是最早发生的一种机会性感染,结核病会加重了HIV感染者的疾病负担,使其更易死亡)。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现有结核病患者万,传染性患者72万,结核病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2](仅次于印度),且耐多药疫情还很严重。

在实际工作中,常因抗生素滥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等原因,很难遇见上面所述这么“标准”的患者。大多肺结核患者可以没有咳嗽、没有咳痰、没有咯血,甚至也没有规律的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主诉可能只是乏力、体重减轻。传统的TB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但因临床表现常不具特异性,且发病早期通常不出现症状,胸部X线有时也不能将TB和其他的肺部疾病区分开,所以易引起误诊。若遇HIV合并感染者,就更难诊断。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核病的发现率太低!

年流调估计我国有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而当年报告人数只为99万,这说明还有万人未被及时发现与治疗,结核病的发现率只有20%(数据均来自正式发表的调查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才是减少传播、控制疫情的关键环节。

结核病的诊断需要新技术!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releaseassay,IGR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通过检测全血中T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下产生的γ-干扰素的浓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而致敏的T细胞再次遇到同类抗原时可产生γ-干扰素),来判断受试者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原理是用IFN-γ(interferon-γ)包被抗体制备磁微粒混悬液,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FN-γ抗体制备酶结合物。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IFN-γ的含量成正比。

具体步骤:

1.特异性抗原孵化阶段

机体内被结核菌抗原致敏的效应T细胞,在体外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在APC辅助下)后,会分泌大量IFN-γ(细胞因子)。通过对IFN-γ的检测,判断结核感染情况。

由于:

因此γ-干扰素(TB-IGRA)检测试剂盒(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不会受卡介苗接种影响!

IGRA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已被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法国、荷兰、日本等二十余个国家写入本国的结核诊疗指南中。

IGRA优点[4]

(1)不受卡介苗(BCG)接种的影响,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推荐作为卡介苗接种过儿童结核感染检测的首选;

(2)不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和其他细菌感染的影响,可用于结核病的鉴别诊断。如: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病的鉴别、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结核感染排查、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等;

(3)受机体免疫力状态影响较小,可以用于艾滋病/结核病(HIV/TB)双重感染人群的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筛查、大剂量激素治疗前后的筛查等;

(4)检测过程短,结果读取避免了一定的主观性。

IGRA临床应用

1.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

IFN-γ释放试验,是检测以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所以在感染早期机体内细菌载量还较低时就可灵敏地检测到效应T细胞分泌的IFN-γ含量,从而显示阳性结果。DIEL[5]等人比较了3种不同方法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得出IGRA在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时比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skintest,TST)有更大的优势,而且在排除结核感染中可信度更大。还有DOHERTY[6]等人对24例曾与开放性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并被证实为潜在结核感染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发现2~3年内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典型的结核症状,表明IGRA对结核感染还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2.儿童结核病诊断

因为IGRA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所以被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作为已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结核感染检测的首选。病原学检查虽然是目前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儿童不易获取高质量的痰标本,且一旦患上结核病,极易迅速发展为结核性脑膜炎、血行播散型结核等活动性结核病,这些疾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据一项META分析显示,IGRA在结核病患儿中诊断的敏感度与PPD试验相似,为85%;而在健康人群中筛查潜伏结核感染者时,也显示出了较高的特异度(90%~%),远高于PPD试验(56%)。因此IGRA可用于儿童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3.肺外结核诊断

肺外结核病变隐匿,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且要获取结核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结果需要等较长时间。

由表2看出:在确诊的例肺结核中有例IGRA检测阳性;57例肺外结核中有47例IGRA检测阳性;例非结核病例中92例IGRA检测阴性。IGRA诊断结核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91.1%。

由上面表1还能看出:IGRA对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6%与82.4%)。

多项研究已表明,在肺外结核的诊断中,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被认为是辅助诊断肺外结核的有效方法。

4.免疫力低下人群合并结核菌感染的诊断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免疫系统与结核菌间的平衡被打破,结核菌便大量复制,导致结核活动。菌数量增加时,被加工呈递的抗原也随之增加,因此被活化的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基于上述原理,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IGRA将能够维持较高的敏感性。IGRA在检测HIV合并结核感染时虽有其优越性,但由于HIV感染者中CD4+细胞数量很低,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要评价IGRA在诊断中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IGRA在检测结核感染时优势很多,但结果阳性仅仅提示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尚不能区分是活动性的还是潜伏性的或是陈旧性的,需与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相结合综合分析。

总之在现存手段还存在一些缺陷的情形下,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结核感染方面确实较其他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GRA的发展标志着进入结核病诊断的新时代。这种新的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可以给临床提供有力参考,值得推广与应用。

中医院赵立铭

[1]石君帆,潘妙珍,宋广忠.结核病诊断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33(4):-.

[2]王黎霞,姜世闻,张慧.我国结核病防治形势与展望[J].中国防痨杂志,,30(9)增刊Ⅰ:1-3.

[3][7]胡金伟,张丽,桑国耀,顾挺.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34(6):-.

[4]姜美娟,梁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新进展及其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5(3):

-.

[5]DIELR,GOLETTID,FERRARAG,etal.Interferon-γreleaseassaysforthediagnosisoflatentM.tuberculosisinfec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EurRespirJ,,37(1):88-89.

[6]DOHERTYTM,DEMISSIEA,OLOBOJ,etal.Immuneresponsetothe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specificantigenESAT-6signalsub-clinicalinfectionamongcontactsoftuberculosispatients[J].JClinMi-crobiol,,2:-.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nmywh/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