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位于南京的医院重症监护室,当小汶睁开双眼,和身边的人有了眼神交流时,父亲葛德安禁不住抹起了眼泪。
这些天来,葛德安这位今年52岁的坚强汉子,第一次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小汶从11月1日突然病重至今,第一次恢复了意识。
他看到了孩子战胜死神、康复出院的希望。
小汶今年19岁,南京工程学院大三在读学生。今年10月底,她因受凉发烧,持续输液数日没有效果,便请假回家加强治疗。医院后,一直没能确诊的小汶病情陡然加重,直到11月1日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四肢无力的症状。
“孩子肯定是得了重病,医院瞧瞧吧。”在葛德安好友、在我市医疗系统工作的张猛的协助下,小汶被转医院,急诊医生诊断为“中枢系统神经感染”。
11月4日,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小汶,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
通知书显示,小汶的诊断结果为结核性脑膜炎、肺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癫痫。11月5日,小汶又被转院至医院继续治疗。直到上周末,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小汶,终于睁开了双眼。
小汶家住杜集区朔里镇坡里村,排行老三,姐姐和哥哥同样是在读大学生。对一个只有4亩薄田的普通农家来说,同时供应三个大学生求学意味着什么?
“除了农忙,葛德安和他身体不太好的家属,都会在附近工地和超市里打零工补贴家用,就这还是欠了好几万元外债。”据张猛介绍,他们的“朋友圈”都知道,包括小汶在内,葛德安的三个孩子是刻苦学习、乖巧懂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用挣来的微薄收入补贴生活费。眼看就要一个个培养成才,未料想小汶却突染重病。
“医生说,小汶还要住三个月到半年的院才行,出了院还得每天吃药维持,医院复查一次,所以我们还得准备至少三十万才行。”11月20日,在电话里,医院看护小汶的葛德安告诉记者,因为小汶是在学校办的医保,在徐州住院时的5万元治疗费用未能报补。转诊到南京至今,病情危重的小汶使用的救命药大都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外。
这个早已债台高筑的普通农家,经济上已经到了捉肘见襟的境地。
一家有难众人帮。听闻小汶的情况,校方多次安排专人前来看望,并发动师生为小汶募集善款。再加上众多亲朋好友、爱心人士通过网络平台汇来善款,截至11月20日中午,小汶已收到捐赠金额约8.9万元。
包括来自咱们这个“好人之城”的善款,帮助小汶的爱心捐赠仍在不断增加。这些善款,正在帮助这个突遭打击的家庭,帮助小汶重燃希望,站立起来走向“重生”。
葛德安联系电话、。
淮北君在这里恳请社会爱心人士帮忙。
你的一份爱心,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欢迎点击文章底部写留言发表你的观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