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FIRST青年电影展,获奖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2-7-11 20:11:52   点击数:
 

第15届FIRST于8月2日落幕。

在电影圈内人和资深影迷心里,FIRST是值得盼上一整年的大事儿。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它又有些陌生,比如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要在西宁办影展?”

其实FIRST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遥远”。年FIRST在北京的校园里诞生,叫做“大学生影像节”。年迁徙至西宁,正式改名为“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

正如其名,FIRST“重点挖掘青年电影人的处女作及早期作品”。

也因此,竞赛入围导演往往不为大众熟悉。虽然前来评审与指导的电影人阵容却是顶级的——谢飞、许鞍华、姜文、王家卫、娄烨、蔡明亮、贝拉·塔尔......

说起FIRST,有这样一些关键词:撒野、独立、纯粹、艺术性、作者性,还有,穷?

十五年来FIRST又当竞技场又当实验室,商业性与大众性并不在最初的考量之中。不过,FIRST并没打算在“独立”这条路上走到黑,而是在变化中摸索,在摸索中变化。这些年大家发现,很多熟悉的电影和电影人——忻钰坤、文牧野、张大磊以及《棒!少年》《老兽》《大象席地而坐》等,都是从FIRST走出来的。

毕竟,再大的导演,也有处女作。

如今FIRST好像也没有那么“穷”了——合作伙伴变多,周边活动也更丰富。

“以前看电影要么没空调要么空调声能盖住电影,现在舒服多了”,一位来FIRST五年的资深影迷说,“不过,队却是排得越来越长了”。

在西宁的几天,我们在街上看到穿黑色T恤的志愿者来来往往,和背着白色FIRST帆布包的影迷们一起赶场看电影。也在咖啡馆和面片儿店里随时听到人们聊电影,在黑暗中湿了眼眶又拍响手掌。

从未想过西宁会这么“野”——天光正亮时就能跟着音乐露天蹦迪的人群和夜里十二点仍然热闹的商业区。FIRST选对了城市。

从北京到西宁,到底是逃离还是重新生根,如今十五岁的FIRST也许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我们看来,今年FIRST最成功的努力,就是在没有牺牲掉整体选片标准的艺术性与作者性的基础上,向大众靠得更近。

那么,FIRST还“野”吗?

野。

但因为有些电影“值得被看到,必须被看到”,FIRST向更多人打开大门。这个撒野的乌托邦慢慢放出梯子,向人们伸出双手。

根据此行所知、所见与所感,我们整理出关于今年FIRST你需要了解的25件事。一起进入盛夏的西宁,看看FIRST今年的新变化——它是如何在“独立”与“大众”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以及它到底有什么好的。

从本届FIRST主竞赛获奖结果以及周边故事开始,让我们尝试着与电影,多触碰一会儿。

1st

主竞赛剧情长片:难分高下的激烈一届

今年报名竞赛单元的多部长片中,拥有60%的90后作者和7%的00后作者,愈发年轻的导演群体让入围主竞赛的长片整体更显生猛与新锐。

颁奖之前的主竞赛评委见面会上,有人说起今年的结果实在难以猜测,不同于往年。大家彼此难分高下,不能不说是件好事儿。

《浊水漂流》获“评委会荣誉”

评委们也就着“评审分歧”聊了一会儿,不过对“是否大吵了一架”的民间传闻没做出回应。张艾嘉最后总结说,如果可以,她想给每一个作品都颁奖,想拥抱每一个电影人。

《一个人的葬礼》获“一种立场”

最终获得“最佳剧情长片”的《最后的告别》的导演张中臣,是一位90后,并同时荣获了“最佳导演”,是本届激烈竞争后的最大赢家。他抱着“板砖”奖杯多次哽咽,挨个儿感谢为电影付出过努力的同事,以及那些“还没有看剧本就投了钱”的出品人们。

很多获奖的年轻创作者在舞台上都显得十分紧张甚至惶恐。他们的声音中掺着急促的呼吸,控制不住地发抖,抖到忻钰坤导演说“使这舞台都在抖”。

“抖就对了,抖是对电影的尊重。”站在忻钰坤旁边的宋飞这样说。

《最后的告别》

导演吴瑕创作的长片《裙子剪刀布》不仅片子好看,几款海报设计也很有意思。这是一部由女性书写的小镇青春物语,一个面粉厂小姑娘,只不过是想穿自己喜欢的裙子,却不得不发起一次堂吉柯德式的冒险。

2nd

惊人首作:处女作的珍贵意义

处女作未必就青涩粗糙,但一定比想象中还要真诚。更重要的是,它足见一个导演的潜力与可能性。

每一年,“惊人首作”单元都会从主竞赛入围影片中选取四部处女作进行特别展映。《心迷宫》《四个春天》《平原上的夏洛克》等往届“惊人首作”在全国公映后所收获的好口碑,证明了FIRST独到且珍贵的眼光。

今年有三部剧情长片——李崧鸣导演的《故乡异客》、郑陆心源导演的《她房间里的云》和闫冰导演的《雨打芭蕉》,以及一部陈东楠导演的纪录长片《旷野歌声》。

《雨打芭蕉》获“最佳电影文本”

《她房间里的云》获“最佳艺术探索”(剪辑)

《故乡异客》的导演李崧鸣三十岁时因突发脑膜炎几乎丧失起居能力,在住院期间经历了记忆片段与家人描述虚实难辨的状况。出于对生命的珍视与追问,他开启了一个以自己为原型的剧本,直面童年、家庭与成长。

《故乡异客》

导演邀请了自己80多岁的外婆和母亲参演,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虽然外婆在电影杀青不久之后便去世了,但母亲在映后谈上的一句“这部电影让我和我妈妈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上”点明了这一切的意义——用真诚的生命体验,对抗变化的时间。

导演李崧鸣、他的外婆和妈妈在片场,图片来自FIRST

3rd

纪录片:奖项空缺,但纪录片人永远不后退

FIRST最初公布主竞赛入围纪录片名单的时候有8部片子。后来,《病人十一区》片方主动退出。再后来,影展进行到第2天时,《遥望繁星》《旷野歌声》和《小人儿张》均因技术原因临时取消放映。

在这种情况下,奖项已经脱离了观众与观看,因此主委会最终决定本届的最佳纪录片荣誉从缺。导演吴文光在宣布时说:“要面对真实,记录真实,永远不退后。”

在最终得以与观众见面的四部纪录片中,《孤注》是唯一一部已经拿下龙标的电影,这在FIRST比较少见。

导演周浩开始这个项目是为了探索“人要怎么面对痛苦”。但随着拍摄的展开,两位长久背负了伤痛的主人产生了一些逼迫拍摄者重新思考的转变。于是,导演和他的团队决定进入到拍摄的场景之中,直接向观众展示什么可能是导演口中的“拍摄片子行为本身中的原罪”。

尽管片子提出的问题尚无答案,尽管拍摄本身可能是一种疗愈也可能带来新的伤痛,但真实影像所能传达出的能量,从来不可预估,也无法理智收场。

无论宿命如何,纪录片需要存在。

《两个星球》

4th

短片:忘记边界,光怪陆离

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bzzs/1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