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临检基础历年真题汇编四
临床检验基础1.肝素做抗凝剂,可影响的试验是
A.白细胞计数
B.红细胞计数
C.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D.白细胞涂片分类
E.血细胞比容测定
解析:因肝素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在瑞氏染色时产生蓝色背景。
2.枸橼酸盐抗凝的原理主要是
A.阻止血小板的聚集
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C.去除纤维蛋白原
D.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
E.去除血浆中球蛋白
解析:枸橼酸盐主要为枸橼酸三钠,凝血试验时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3.血涂片瑞氏染色时,红细胞染红色,白细胞核着色不好,缓冲液pH可能为
A.5.4
B.6.4
C.7.0
D.7.4
E.8.4
解析:染色偏酸时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偏红,白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着色,血涂片染色时,常用pH6.4~6.8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缓冲液pH可能偏酸
4.红细胞直径15m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叶酸缺乏所致贫血
5.点彩红细胞计数一般选用的最佳染液是
A.瑞氏染液
B.吉姆萨染液
C.碱性美蓝染液
D.煌焦油蓝乙醇染液
E.巴氏染液1
6.魏氏法检测血沉不符合操作要求的是
A.用mol/L的枸橼酸钠溶液作抗凝剂
B.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C.血沉管需清洁干燥
D.血沉管必须垂直
E.测定温度以18~25℃为宜
解析:魏氏法测定血沉所用抗凝剂应是mmol/L枸橼酸钠溶液,而不是mol/L枸橼酸钠溶液
7.关于白细胞核左移,叙述正确的是
A.杆状核粒细胞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B.外周血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C.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
D.分类中发现许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
E.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的超过3%称为核左移
解析: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8..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A.伤寒
B.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链球菌感染
E.脾肿大
9..不能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疾病是
A.肝硬化
B.风湿热活动期
C.胃癌晚期
D.肾病综合征
E.镰形红细胞贫血
解析:血蒙因素是引起血沉加快的主要原因,但红细胞形态异常(如球形、镰形等异常形态红细胞)或红细胞严重大小不均,不易形成缗钱状聚集,血沉反而减慢。
11.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峰底增宽见于
A.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铁粒幼细胞贫血
C.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12.患者女性,68岁,头晕一年,有贫血史,Hb75g/L,RBC3.1×/L,HCT0.28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区扩大,其红细胞直方图曲线可显示为
A.主峰左移,RDW正常
B.主峰左移,RDW增宽
C.主峰右移,RDW正常
D.主峰正常,RDW增宽
E.主峰正常,RDW
13.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或缺少的原因不包括
A.红细胞为A抗原和B抗原的亚型
B.红细胞悬液存放过久
C.过量的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1
D.老人或婴幼儿
E.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
解析: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不是红细胞抗原减弱或缺乏,而是红细胞数量减少,抗原抗体比例不当,使凝集减弱。
14.利于检查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的标本是
A.3小时尿
B.12小时尿
C.24小时尿
D.餐后尿
E.晨尿限量
15.用于病理细胞、管型检查的标本是
A.12小时尿
B.随机尿
C.中段尿
D.餐后尿
E.晨尿
16.尿液中对急性黄色肝坏死有辅助诊断意义的结晶是
A.磺胺结晶
B.胱氨酸结晶
C.亮氨酸结晶
D.尿酸胺结晶
E.尿酸结晶3
17.下列对尿酮体检测描述不正确的是
A.Rothera法能检出乙酰乙酸
B.Rothera法能检出丙酮
C.Rothera法能检出β-羟丁酸
D.Rothera法对乙酰乙酸最敏感
E.不同厂家的试剂带对乙酰乙酸和丙酮的灵敏度不同
解析:Rothera法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氯化钠可与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呈紫色,但不与羟丁酸反应
18.检测BJP的确证试验是
A.热沉淀法
B.对甲苯磺酸法
C.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
D.酶免疫分析法
E.免疫固定电泳法
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法采用特异抗体来鉴别由区带电泳分离出的蛋白,可区分轻链的类型(κ链和λ链)。
19.尿中药物对BJP检查影响呈假阳性的是A.大量青霉素
B.利福平类抗结核药物
C.大量维生素C
D.大量维生素K
E.阿司匹林
20.尿液中出现大量磺胺结晶的原因是
A.患者服用过量磺胺药物
B.患者尿液呈现酸性
C.患者尿液呈现中性
D.患者尿液呈现碱性
E.患者同时服用磺胺药物和重碳酸钠
21.关于Benedict法测定尿糖错误的说法是A.可以和多种糖反应
B.试验前,必须先煮沸试剂避免试剂变质
C.标本与试剂的比例应控制在1:10
D.尿中存在维生素C时可使反应出现假阴性
E.煮沸时应不时摇动试管以防爆沸喷出
解析:Benedict法测定为糖还原法,维生素C为还原性物质,可与试剂发生反应,产生假阳性。
22.下列对酮体检测描述不正确的是
A.标本应新鲜
B.试验中阴性和阳性对照是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C.陈旧性尿会出现假阳性
D.室温保存,丙酮易丢失
E.冷藏保存后的标本应恢复至室温后再检测
解析:丙酮易挥发,乙酰乙酸亦不稳定,应采用新鲜标本,陈旧性尿会出现假阴性。
23.不宜用干化学法测定尿比密的尿液是
A.老年人
B.孕妇
C.儿童
D.妇女
E.新生儿尿液
解析:干化学试剂尿比密的测定的范围变化是1.~1.间隔值较大(0.)。新生儿尿比密范围1.~1.。
24.脑脊液氯化物减低见于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尿毒症
D.肾炎
E.心力衰竭
25.浆膜腔积液中出现浆细胞见于
A.膈下脓肿
B.结缔组织疾病
C.化脓性积液
D.血管炎
E.充血性心力衰竭
26.渗出液可自行凝固的原因是含有较多的
A.白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和纤维蛋白原
D.清蛋白
E.脂质
27.可导致渗出液产生的原因是
A.转移性肺癌
B.晚期肝硬化
C.丝虫病
D.肾病综合症
E.充血性心力衰竭
解析:导致渗出液产生的机制包括微生物毒素、缺氧及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增高、癌细胞浸润、外伤及化学物质刺激等。选项A属于癌细胞浸润
28.属于精子低渗肿胀试验中,g型肿胀精子率参考值应
A.20%
B.50%
C.20%
D.50%
E.80%
29..属于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中的细胞核改变的是
A.细胞核缩小
B.细胞核规则
C.细胞核淡染
D.核胞质比失调
E.细胞核消失
30.癌细胞多形性和癌珠是
A.未分化癌的标志
B.低分化腺癌的标志
C.高分化腺癌的标志
D.低分化鳞癌的标志
E.高分化鳞癌的标志
31.胞质质带”见于
A.完全角化细胞
B.储备细胞
C.成团脱落的鳞状上皮白
D.成团脱落的纤毛柱状上皮因,大不大
E.成团脱落的黏液柱状上皮
32.患者女性,30岁,闭经40天,尿妊娠试验(+),1天来腹痛,阴道有出血来院就诊。妊娠后HCG在体内达到高峰的时间是
A.3~4周
B.4~5周
C.5~6周
D.6~8周
E.8~10周
33.患者男性,52岁。上呼吸道感染2周后出现血尿、高血压、水肿就诊。体检:肾炎面容,血压/mmHg,尿液镜检为镜下血尿,临床诊断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患者镜下血尿是指
A.新鲜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
B.新鲜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1个
C.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万
D.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
E.新鲜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18个
34.用于尿糖、尿蛋白定性或定量检查时的防腐剂是
A.中性甲醛的
B.浓盐酸
C.冰乙酸
D.麝香草酚
E.甲苯
35.测定尿肾上腺素、儿茶酚胺时标本所用的防腐剂是
A.中性甲醛的
B.浓盐酸
C.冰乙酸
D.麝香草酚
E.甲苯
36.测定尿5羟色胺、醛固酮时尿液所用的防腐剂是
A.中性甲醛的
B.浓盐酸
C.冰乙酸
D.麝香草酚
E.甲苯
37.经离心沉淀后外观无变化的是
A.乳糜尿
B.结晶尿
C.菌尿
D.脓尿
E.血尿
38.伪膜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吞噬细胞
D.上皮细胞
E.间皮细胞
39.钩虫病时,粪便中可见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吞噬细胞
D.上皮细胞
E.间皮细胞
40.前列腺炎时
A.精浆果糖含量减低
B.精浆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
C.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
D.精浆锌含量降低
E.精浆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41.精囊炎和雄性激素分泌不足时
A.精浆果糖含量减低
B.精浆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
C.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
D.精浆锌含量降低
42.阻塞性无精子症时
A.精浆果糖含量减低
B.精浆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
C.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
D.精浆锌含量降低
E.精浆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临床检验备考资料来袭
|助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职称考试
|临床医学检验备考资料与您共享
|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