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医学期末考试儿科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0-9-8 15:09:16   点击数:
 

一.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4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

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液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

泄也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比成人多。每1m血约含铁0.5mg,长期慢性失血

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二.简述小儿年龄的分期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三.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可有以下表现:①安静状态下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②安静状态下心率突然增快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3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少尿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亦有学者认为上述症状为肺炎本身的表现。

四.简述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疽;②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见图6-11),或超过小时胆红素风险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umoL(5mg/d)或每小时0.5mg/d;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L(2mg/d)。

五.肺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使用指征为①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②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③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④出现脑水肿;⑤胸腔短期有较大量渗出。上述情况可短期应用激素,可用甲泼尼龙1~2mg/(kg·d)、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用地塞米松0.1~0.3mg/(kg·d)加入瓶中静脉点滴疗程3~5天。

六.根据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简述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及代表病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换位和三尖瓣闭锁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

七.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过多

2.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

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4.肠肝循环特点

在新生儿,肠蠕动性差和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而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相对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再通过肠道重吸收,导致肠-肝循环增加,血胆红素水平增高。此外,胎粪含胆红素较多,如排泄延迟,也可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

八.如何判断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

1.激素敏感8周内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

2激素部分敏感8周内水肿消退,尿蛋白仍为+~++

3.激素耐药满8周,尿蛋白仍在+++以上

4激素依赖对激素敏感,停药或减量2周内复发

再次用药或恢复用量后尿蛋白转阴,重复2次以上

5复发与频复发

九.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过程贯穿整个儿童期,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

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神经系统发

育较早。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

到复杂的规律。

十.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

原则:

①有效和安全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

②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在未获结果前,可根据经验选择敏感药物;

③选用的药物在肺组织中应有较高的浓度;

④轻症患者口服抗菌药物有效且安全,对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致口服难以吸收者,可考虑胃肠道外抗菌药物治疗;

⑤适宜剂量、合适疗程;

⑥重症患儿宜静脉联合用药

十一.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改变

房间隔缺损表现为左向右分流,分流量与缺损大小、两侧心房压力差、尤其是心室的顺应性有关。

生后初期左、右心室壁厚度相似,顺应性也相近,故分流量不多。

随年龄增长,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压力下降,右心室壁较左心室壁薄,右心室充盈阻力也较左心室低,故右心房充盈右心室比左心房充盈左心室更容易,所以心室舒张时,左心房血流通过缺损向右分流。由于右心血流量增加,舒张期负荷加重,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加,早期引起动力学压力增高,晚期则可导致肺小动脉肌层及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引起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使左向右分流减少,甚至出现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青紫。

十二.轮状病毒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

病毒性肠炎:各种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

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黏膜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巴。微绒毛破坏亦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水和电解质进步丧失。

新近的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NSP4)亦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通道,导致分泌增加;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的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产生类似于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

十三.新生儿呼吸窘迫X线特征

①两肺呈普遍性的透过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即毛玻璃样改变;

②在弥漫性不张肺泡(白色)的背景下,可见清晰充气的树枝状支气管(黑色)影,即支气管充气征

③双肺野均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均消失,即白肺

十四.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1.感染

2.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

3.血栓形成

4.急性肾衰竭

5.肾小管功能障碍

十四.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脑神经障碍。

其中前3者是导致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后遗症为脑积水肢体瘫痪、智能低下、失明、失语、癫痫及尿崩症等。晚期结核性脑膜炎发生后遗症者约占2/3,而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甚少。

十五.生理性黄疸特点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5mg/d)或每小时0.5mg/d;

4.血清总胆红素值尚未超过小时胆红素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或未达到相应日龄、胎龄及相

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

十六.腹泻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计算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zztx/9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