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名师课堂笔记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9-2-28 12:40:47   点击数:
 

儿科护理学

1.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较高。

2.婴儿期:自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此期为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3.幼儿期:自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称为幼儿期。此期应加强防护,防止中毒和外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学龄前期:自3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易发生感染、传染性疾病及免疫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5.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期。

6.小儿在生后6个月内可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为:IgG。

7.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为:婴儿期。

8.小儿最先发育的系统为:神经系统。

9.小儿最后发育的系统为:生殖系统。

10.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11.小儿出生后的体重:体重是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

12.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13.小儿体重推算公式如下:

(1)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2)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3)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提示:出生体重3公斤,1岁体重为3倍,9公斤,2岁体重12公斤。)

14.小儿出生后的身高:

(1)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2)1周岁时达到75cm;

(3)2周岁时达到85cm。

(4)2—12岁的身高推算公式:身长(cm)=年龄(岁)×7+70(cm)。

15.小儿头围:

(1)正常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cm;

(2)1岁小儿的头围为:46cm。

(提示:小儿头围与胸围相等的年龄是:1岁。)

16.小儿囟门:新生儿出生时前囟约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17.乳牙萌出延迟是指:出生12个月未萌出者。

18.新生儿喂养后应取:右侧卧位。

19.新生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65%。

20.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21.新生儿口服维生素D的时间为:出生2周后。.

22.小儿能量代谢中特有的能量消耗是:生长发育的需要。

23.小儿每日需要能量为:kcal/kg(kJ/kg)。

24.小儿营养素供能的比例为:蛋白质约10%~15%,脂肪35%~50%,碳水化合物50%~60%。

25.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

26.婴儿添加辅食的年龄为:4个月以上。

27.辅食添加的顺序为:每次添加一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流食到半流到软食。

提示:可简单地记为“1汁4泥7末10稠粥”。

辅食添加的顺序表如下:

月龄

食物状态

添加辅食

供给营养素

4~6

泥状食物

米汤、米糊、粥、

蛋黄、豆腐、动物

血、菜泥、水果泥

补充能量、动、植物蛋

白、铁、维生素、纤维

素、矿物质

7~9

末状食

粥、烂面、饼干、

蛋、鱼、肝泥、肉

补充能量、动、蛋白质、

铁、锌、维生素

10~

12

碎食物

稠粥、软饭、面条、

馒头、豆制品、碎

肉、油

补充能量、维生素、蛋

白质、矿物质、纤维素

28.小儿断奶的时间为:10~12个月。

29.小儿动作的发展:“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30.小儿语言的发展:发音、理解、表达三个阶段8~9个月开始注意培养有意识地模仿发音,如“爸爸”、“妈妈”等。

31.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预防病名

结核病

乙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

免疫原

卡介苗

乙肝疫苗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

制剂

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方法

皮内注射

肌内注射

口服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初种次数

1

3

3(间隔1

个月)

3(间隔4

—6周)

1

初种年龄

生后2—

3天至2

个月内

生后24

小时内

1个月

6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第一次3个

第二次4个

第三次5个

8个月

以上易

感儿

32.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1)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免疫制剂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处理: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肾上腺素0.5~1ml。

(2)晕针(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出现)处理: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一般可恢复正常。数分钟后不恢复正常者,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每次0.5~1ml.

33.正常新生儿: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g,并≤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34.根据胎龄,新生儿可分为:

(1)足月儿:指37周≤胎龄42周(~天)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28周至37周(天)的新生儿。

④过期产儿:胎龄≥42周(≥天)的新生儿。

35.根据出生体重,新生儿可分为:

(1)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g并≤g的新生儿。

记忆学习提示:正常体重儿为g~g,也就是2.5kg~4kg,可以换算为5~8斤。

(2)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g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g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出生体_重g者。

36.新生儿喂养:新生儿出生后应鼓励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出生半小时内),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

37.新生儿沐浴时室温应维持在:26~28℃。

39.正常新生儿的臀部护理:

(1)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或用婴儿护肤湿巾从前向后擦拭干净,并涂护臀膏。

(2)尿布不可过紧、过松,不宜垫橡胶单或塑料布。

39.分娩室室温应该在26~28℃之间,新生儿出生后放在辐射台上保暖。

40.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保暖保持室温在22—24℃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41.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

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日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记忆提示:生理性体重下中的两个数值为1。)

(2)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最重,10~14日消退: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日出现黄疸,5~7日最重,10~14日消退,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学习提示: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生后2~3天才出现。若出生后立即出现黄疸,多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3)乳腺肿大:足月新生女婴出生后3-5日,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

(学习提示:生理性乳腺肿大多于2~3周消退)

(4)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日。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持续1~3日后停止。一般不必处理;

(记忆提示:假月经多在生后5~7日出现。)

(5)“马牙”: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马牙”,又称“上皮珠”,数周后可自然消失,不需处理。

42.早产儿病室温度应维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应提高到27~28℃。

43.早产儿保暖:体重小于g,一般应放置暖箱内,体温应维持在:36。5~37℃。

44.早产儿预防出血的措施为:肌内注射维生素K1,连用3日。

45.新生儿脐部的消毒溶液为:75%乙醇。

46.新生儿轻度(青紫)窒息的临床表现:Apgar评分4~7分。

47.新生儿重度(苍白)窒息的临床表现:Apgar评分0~3分。

48.新生儿窒息首要的处理措施为:清理呼吸道。

49.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

(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清理呼吸道);

B(建立呼吸);

C(维持正常循环):胸外按压:用拇指法或双指法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1/3部位,每分钟按压次,按压深度为胸廓下陷1—2cm。

D(药物治疗);

E(评价)。

(2)保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应在30一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胎儿出生后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

5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

5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CT检查最适合的时间为:生后2~5日。

52.控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首选药物是:苯巴比妥。

53.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水肿首选:呋塞米(速尿)静脉推注。

54.缺血缺氧性颅内出血主要见于:早产儿。

55.产伤性颅内出血主要见于:足月儿。

56.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使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2)喂养不能进食者,应少量多次给予鼻饲,保证患儿热量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并发症的观察:

57.生理性黄疸的主要特点:出生后2~3日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腿部及口腔黏膜比较明显,5~7日达到高峰,10~14日消退。

58.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特点:

(1)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μmol/1(12.9mg/dl)。

(3)黄疸发展快:每日上升大于85μmol/L(5mg/dl)。

(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59.当血清胆红素大于umol/L(20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60.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时,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尽早喂养,促进胎便排出.

6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发生顺序为:下肢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身。

6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的分度:轻度20%,中度20%一50%,重度50%。

6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复温。

6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1)复温:是治疗护理的关键措施,复温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复温。

肛温

暖箱温度

复温时间

C

适中温度

6一l2小时

C

比肛温高l—2℃

12—24小时

(2)观察病情:监测体温,每2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6小时后改为4小时1次,监测心率、呼吸及硬肿范围。

65.新生儿脐炎最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66.新生儿脐炎的临床表现:轻者脐轮与脐部周围皮肤轻度发红:可有少量黏液。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多并带有臭味。

67.新生儿脐炎时,消毒脐部的溶液为:0.5%碘伏及75%乙醇。

68.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症状时,为颅内压增高。

69.脑出血以内囊部位出血最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

70.硬脑膜外血肿:常因聂侧颅骨骨折致脑膜中动脉破裂所引起,有典型的意识障碍是伤后昏迷有“中间清醒期”。

71.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

72.癫痫持续状态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期间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73.癫痫的患者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光线较暗,避免外界各种刺激。

74.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为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脑脊液典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和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显著下降.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总结提示: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均可白细胞和蛋白定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下降。结核性脑膜炎外观透明或呈毛玻璃状.而化脓性脑膜炎外观浑浊或呈脓性。)

75.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新生儿血糖低于2.2mmol/L为新生儿低血糖。

76.新生儿低血糖的治疗原则:保持血糖稳定,防止低血糖发生。无症状低血糖者,可口服葡萄糖;有症状低血糖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足月儿3—5mg/(kg.min),早产儿适于胎龄儿4—6mg/(kg.min),早产儿于胎龄儿6~8mg/(kg.min).

77.新生儿低血糖主要的护理措施为:

(1)保证能量供给提倡尽早母乳喂养。无母乳者可给予10%葡萄糖;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葡萄糖输入。

(2)定期检测血糖变化。

78.新生儿低血钙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烦躁不安、肌肉抽动及震颤,可见惊跳、手足抽搐,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改变,心率增快和青紫等,严重时发生呼吸暂停、喉痉挛等。

79.新生儿低血钙的诊断标准为:血清总钙1.8mmol/L(7mg/dl)或血清游离钙0.9mmol/L(3.5mg/dl)。

80.新生儿低血钙的护理措施:

(1)迅速提高血清总钙水平,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发生惊厥,遵医嘱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或滴注10%葡萄糖酸钙每次2ml/kg,速度1ml/min。如心率低于80次/分,应暂停注射。

(2)尽量选择粗直、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静脉: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25%-50%硫酸镁湿纱布局部,湿敷,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81.小儿心率: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新生儿心率为~次/分(8岁前年龄每增加1岁,心率减慢10次,以此类推),8~14岁为70~90次/分。

82.先天性心脏病一-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

83.法洛四联症一一活产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84.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

(1)左向右分流型:常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常见法洛四联症。

(3)无分流型:常见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和右位心等。

85.胸骨左缘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房间隔缺损。

86.房间隔缺损患儿胸部X光检查可见:肺门“舞蹈”征。

87.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查体可见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3~5/6级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

88.室间隔缺损主要的并发症是: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89.动脉导管未闭(PDA):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血液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进入左心。

90.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肢青紫明显,杵状趾。查体可见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周围血管征阳性,可见毛细血管搏动,触到水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音等。

91.法洛四联症(TOF):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四种病理改变: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室间隔之上和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主要畸形。

92.洛四联症临床表现为:青紫;同时可见杵状指;患儿有蹲踞现象。胸骨左缘2~4肋间有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常见并发症:脑血栓。

93.洛四联症X线检查:心影呈靴型。

94.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加重,重者发生晕厥、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95.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立即予以膝胸体位。

96.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药物治疗的护理:

(1)应用洋地黄药物前数脉搏1分钟,年长儿HR60—70次/分。婴幼儿80-90次/分,暂停用药并通知医生。

(2)应用洋地黄药物时,应避免用钙剂。

(3)观察中毒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

97.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小手术时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98.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99.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轻型腹泻的大便特点: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博天护考

赞赏

长按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大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zztx/8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