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大纲要求: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脑脊液及血清学检查 (5)诊断及确诊依据 (6)鉴别诊断 (7)治疗原则 (8)预防 ●最重点是什么? 1.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发病季节 2.临床分期及各期表现 3.脑脊液及血清学特异性检查 4.鉴别诊断 ●最难点是什么? 临床分期表现 一、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球形单股正链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猪 (二)传播途径:经蚊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为1:,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主要感染儿童,尤以2~6岁儿童为高。 (四)流行特征:主要发生在亚洲,我国除东北、西北边远山区及高原地区外,均有乙脑流行。7、8、9月高发,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沿海地区。 例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蚊虫 C.猪 D.鸟 E.鸡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C 例题:下列传染病中,哪一种是人畜共患病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伤寒 D.霍乱 E.病毒性肝炎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B 例题: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行季节为 A.4、5、6月 B.5、6、7月 C.6、7、8月 D.7、8、9月 E.8、9、10月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D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多为l0~14天。 (一)临床病程分为四期 1.初期:l~3天。起病急,高热不退,伴头痛、倦怠、恶心、呕吐,可有精神萎靡或嗜睡。 2.极期:4~10天。 (1)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4~10天,重者可达3周。 (2)意识障碍:多发生于第3~8天,程度不等,嗜睡、谵妄、昏迷,持续一周左右,重者达4周以上。 (3)惊厥或抽搐:多见于2~5天;先局部抽搐,继之肢体阵挛性抽搐,甚至全身抽搐。重者可致发绀、脑缺氧和脑水肿。 (4)呼吸衰竭:见于重症患者,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最后呼吸停止。脊髓病变导致呼吸肌瘫痪,可发生周围性呼吸衰竭。脑疝患者除上述呼吸异常外,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放射迟钝,脉缓,随之呼吸心跳停止。 (5)其他神经系统表现:多在病程10日内,浅放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性如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并可出现肌张力增高及肢体强直性瘫痪。 (6)循环衰竭:少见,常与呼吸衰竭同时出现。 3.恢复期:体温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多于2周左右逐渐恢复。严重病例神志障碍、痴呆、失语、吞咽困难、瘫痪或精神失常等症状恢复较慢。 4.后遗症期:上述精神神经症状6个月仍未恢复则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20%,表现为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痴呆等,经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的持续终生。 (二)临床类型 按病情轻重如发热、精神神经症状、呼吸衰竭情况分以下类型。 1.轻型:体温38~39℃,神志清楚,无抽搐,病程5~7天;易误、漏诊。 2.普通型:最常见。体温39~40℃,嗜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或病理反射,病程约7~10天,预后良好。 3.重型:体温40℃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性抽搐,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可有肢体瘫痪或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4.极重型:又称暴发型。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体温l~2天内可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深度昏迷,迅速出现脑疝及中枢性呼吸衰竭,多在极期死亡,幸存者常留有严重后遗症。 (三)并发症 发生率约l0%。常见继发感染,可有肺炎、肺不张、泌尿系感染、褥疮、败血症等;因应激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四、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0~20)×/L或更高,病初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浊,压力升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白细胞多在(50~)×/L,蛋白轻度升高,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 3.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病后4天出现,2周达高峰。 五、诊断及确诊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夏秋季发病,7、8、9三个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多见于儿童。 2.临床表现: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细胞数轻度增加,蛋白质稍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例题: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频繁抽搐的主要原因是 A.脑水肿、高颅压 B.脑实质细胞软化坏死 C.高热 D.痰阻后缺氧 E.低血钠性脑病
[答疑编号757020504]
『正确答案』A 例题: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病毒分离
[答疑编号757020505]
『正确答案』D 例题: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为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C.高热、惊厥、昏迷 D.惊厥、昏迷、呼吸衰竭 E.高热、昏迷、呼吸衰竭
[答疑编号757020506]
『正确答案』B 例题: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脑疝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是 A.降温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呼吸兴奋剂 D.脱水剂 E.镇静、解痉剂
[答疑编号757020507]
『正确答案』D 六、鉴别诊断 1.中毒型菌痢(脑型):可暂无消化道症状,可有中毒性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正常。做肛拭或灌肠检查粪便,可见脓细胞及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2.化脓胜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有发热、皮肤淤点、淤斑,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L,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与氯化物明显降低,涂片或培养可查见脑膜炎球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可根据年龄、原发病灶、脑脊液改变、涂片或培养找到病原菌进行鉴别。 3.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明显,意识障碍轻,出现较迟。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呈毛玻璃样,细胞数(~)×1O6/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可阳性。 4.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部分型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引起,临床症状和乙脑相似,确诊有赖于血清免疫学检查。 七、治疗原则 目前无有效抗病毒治疗。重点是积极治疗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一般支持治疗 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护理,保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但注意液体量不宜过多。 (二)对症治疗 1.高热:积极采用物理及药物降温,同时降低室温。 2.抽搐:去除病因、镇静止惊。 3.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应用脱水药。早期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呼吸道明显阻塞或呼吸衰竭明显缺氧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及应用高频呼吸器治疗。 4.积极防治继发感染。 (三)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 营养、护理、智障锻炼、针灸、理疗、高压氧、中医药等 八、预防 1.控制和管理传染源。 2.灭蚊与防蚊 3.预防接种:10岁以下儿童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员应在开始流行前1个月进行疫苗接种,人群保护率可达76%~90%。 乙脑特点 ●乙脑病毒引起,猪为传染源,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病。 ●7、8、9三个月发病,多见于儿童。 ●病理脑实质损伤。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重者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可有后遗症。 ●检查:白细胞升高,可有异型淋巴细胞,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请童鞋们识别下面的加周老师为好友,发送姓名、电话、地址、科目(临床执业/临床助理/中医执业等)给周老师,安装星题库学习系统软件,成为我们的培训课程会员,获得更多的考试培训知识,确保一次通过医考!
周老师的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