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1、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
受孕至分娩,共40周
新生儿期
出生至生后满28d
婴儿期
生后至1周岁
幼儿期
1~3周岁
学龄前期
3~7周岁
学龄期
7~12周岁
青春期
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注意: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
婴儿期为生长发育的第一次高峰;青春期为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
2、小儿生长发育
体重
正常值
出生体重:约3Kg;
1~6个月:每月长0.7Kg公式: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每月长0.5Kg公式:体重(kg)=6+0.25×月龄
1岁以上:每年长2kg公式:体重(Kg)=8+2×年龄
临床意义
体重是衡量小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体重是临床计算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体重增长过速可能为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身长(高)
正常值
出生时:约50cm。
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增长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
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5+7×年龄
临床意义
反映骨骼发育
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囟门
前囟
出生时约1.5~2cm,至12~18个月闭合。
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
后囟
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临床意义
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
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
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头围
正常值
出生时
33-34cm
出生-3个月
+6cm
3-9个月
+6cm
1周岁
46cm
2周岁
48cm
5周岁
50cm
15岁
54-58cm(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
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为解颅
胸围
新生儿胸围约32cm;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胸围-头围(cm)≈年龄-1
乳牙
正常值
乳牙20颗:4~10个月萌出(顺序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尖牙例外),2~2.5岁出齐;2岁内:出牙数=月龄-(4或6)。
恒牙出齐32颗: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
最后一颗恒牙(第三磨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生不出者
临床意义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
呼吸、脉搏、血压
年龄越小,呼吸及脉搏越快
血压与年龄
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感知、运动、语言、性格
助理不考
正常动作
规律: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
粗动作:二抬四撑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细动作:三抓五取七换手,九抬周涂岁半摆。
语言
发音-理解-表达
3、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
小儿脏腑娇嫩,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
“纯阳”学说:“纯”指小儿初生,未经太多的外界因素影响,胎元之气尚未耗散;“阳”指以阳为用,即生机
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肺常不足:肺系疾病发病率最高;脾常不足:脾系病发病率第二位;肾常虚:先天禀赋不足疾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4、儿科四诊特点
特点
既主张四诊合参,又特别重视望诊
望诊
望形态
头方发稀,囟门宽大,当闭不闭
五迟证
头大颔缩,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目珠下垂
解颅
胸廓高耸形如鸡胸
佝偻病、哮喘
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有青筋显现
疳积
望舌体
舌质绛红,有红刺
温热病邪入营入血
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
见于丹痧(猩红热)
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愈
胃之气阴不足
吃橄榄、乌梅、铁剂等
苔色染黑
新生儿舌红无苔,哺乳婴儿乳白苔
正常舌象
察口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
猩红热
口腔破溃糜烂
心脾积热之口疮
口内白屑成片
鹅口疮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
麻疹黏膜斑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无脓水流出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有脓水流出
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点斑块
马牙
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
白喉
察二便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
肠套叠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
胆道阻滞
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脾胃虚弱,饮食不调所致,常见于积滞与疳证
小儿指纹
辨证纲领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浮
指纹浮现,显露于外
病邪在表
沉
指纹沉伏,深而不显
病邪在里
红
纹色鲜红浮露
外感风邪
纹色紫红
邪热郁滞
纹色淡红
内有虚寒
紫
纹色青紫
瘀热内结
纹色深紫
瘀滞络闭,病情较重
淡
指纹色淡,推之流畅
气血亏虚
滞
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
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
三关
纹在风关
病邪初入,病情轻浅
纹达气关
病邪入里,病情较重
纹进命关
病邪深入,病情加重
指纹达指尖,透关射甲
病情危重,也可正常
闻诊
咳嗽声
咳声嘶哑如犬吠状者
白喉、急喉风
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
顿咳(百日咳)
治法概要
用药剂量
新生儿
六分之一
乳婴儿
三分之一
幼儿
二分之一
学龄儿童
2/3或接近成人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