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斐济大使馆特别提醒:近日,斐济卫生和医疗服务部确认,脑膜炎球菌病正在斐济爆发。截至2月21日,年已确诊病例18例。
脑膜炎球菌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可引起脑部或血液感染。斐卫生部强调,该病具有致命性,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到大型医疗机构治疗,否则将危及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如不及时送医,脑膜炎球菌病致死率超过50%,即使及时治疗,死亡率也高达10-15%。年,斐济14.4%脑膜炎球菌病患者不治身亡。
该病症状包括:突发高烧、呕吐、头痛、肩颈与背部疼痛。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对光线敏感、意识不清、皮疹及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点等。
脑膜炎球菌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如近距离咳嗽、打喷嚏、亲吻、共用杯子或餐具等。
中国驻斐济使馆提醒在斐和来斐中国公民密切 斐济医疗急救/
驻斐济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或+-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86-10-或+86-10-
专家介绍
王非
主治医师
医院热研所工作,主要从事热带病的临床工作,主要特长是脑囊虫病,各型疟疾,肝及肺吸虫病等诊治。
1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1)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球菌(Neisseriameningitis,Nm)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
2)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
3)脑膜炎奈瑟菌只感染人类,不存在动物宿主。
2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是怎么进行传播的?-
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通过细菌携带者呼吸道或咽喉分泌物飞沫从人到人传播。吸烟、近距离和长时间接触(例如接吻、打喷嚏或面向别人咳嗽,或与携带者居住在一起)均有助于疾病的传播。大型集会也有助于脑膜炎奈瑟菌的传播(包括朝圣和大型狂欢活动等)。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人口流动、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从2个月~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但近年来成年人发病率增高。易感人群受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后,60%~70%成为无症状带菌者,25%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7%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仅l%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
3
-得了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之后,
会有哪些症状?-
病原菌从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1)发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0天,一般为2-3天左右。
2)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3)本病病死率较高,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维持在8-15%的较高水平。
4)临床上如果出现暴发型,合并休克或重症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发病6h~24h内即可危及生命。
5)另外10-20%的存活者将长期留有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4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有哪些实验室检查异常?-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2)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压力增高;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
3)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或培养中找到细菌。
4)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1周内有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出疑似及临床诊断。确诊需要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或血清检测的阳性结果。
5
-如何治疗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在病程早期进行抗生素治疗是拯救生命和减少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6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有疫苗,
如何预防流脑?-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有疫苗。
1)预防流脑的最有效方法是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2)了解防治流脑的科普知识,增强预防流脑的意识,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
3)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太阳,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晒太阳。经常洗手、不随地吐痰。
4)经常锻炼身体,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易感人群也可短期口服磺胺嘧啶或青蓝汤预防;
5)如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不要大意,医院就诊。
6)如果身边有人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的,要提高警惕,医院就诊。
7)发现流脑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剧院等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8)当身边确定有人患上流脑要保护好自己,避免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飞沫。
7
-如何预防用药?
(按照美国CDC的推荐)-
1)抗菌素预防用于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如使用及时,可降低传播风险。WHO推荐,在非洲脑膜炎地带之外,建议对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采用药物预防。
2)环丙沙星是首选的抗菌素,头孢曲松作为替代药物。应该在当地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