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等的一门科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
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
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
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
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
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中医到底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以来随着全面学习西方,国粹中医从国民党政府开始,一直
到现在。逐渐为政府所抛弃,大批学习西医人才占据医疗卫生行业,中
医教育也开始按照西医思维进行改造,现在就是中医科班出来的毕业医
生甚至连一个普通的感冒也不会治疗了,我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之
一的中医至少在官方打压之下走向衰落。可幸运的的是纯中医由于其极
大的生命力,一直在民间保存流传。中药因为系统思维几百年前年留下
的方子依然可以治好病,这是西方药物几年就淘汰更新无法比拟的。
一方治百病,被现在的人称之为笑谈,为何?国人思维已经完全因为学
习西方的教育,其思维方式变成对病下药的直线思维了。今天试举一
例,不知道读者认识到其思维价值没有。其实在中药领域,类似下列方
子的东西不是一个,据我了解不下10个。用这个来启迪思维吧。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部分有关防风通圣丸的资料:
“有病无病,防风通圣”,这句话说明了防风通圣散用途之广,集防与治于一体。该方出之《宣明论方》,是金代名医刘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清代名医王旭高度评价此方,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由于该方卓越的临床疗效,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攻邪派宗师张子和即用此方治疗面肿风,还配汗、下、吐之法治高年暴发狂症。《成方切用》利用本方化裁治疗风热抽搐,手足瘛疭,大便秘结,邪热暴甚,肌肉蠕动等一切风热证。《外科正宗》、《外科理例》、《名医杂著》、《疡科心得集》、《名医方论》等书籍皆有本方的记载。年版和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此方。
由于有历代医家用本方防治疾病的经验,因此河南有些地方称之为“春药”(春天的药),每到立春时节起,不少家户都要备几剂防风通圣散,全家服用可防春日之温热病。故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之称。
一、防风通圣治百病
防风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剂,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酒蒸)、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生姜18味药组成。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桔梗上浮清肺热,主升主出主开;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热从便解;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之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主降主入主合;甘草和中缓急。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正如雷丰《时病论》曰:“主治甚多,不能尽此,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故有“防风通圣治百病”之说。
(一)肥胖症
本方集解表、泻下、清热于一身,可通过发汗、利尿、泻下等渠道,清除体内食毒、水毒的瘀滞,可用于肥胖症的治疗,尤其适用于经常便秘并且有高血压倾向的肥胖症患者。研究表明,肥胖患者体内往往有食毒(广义的肠源性自家性中毒,由于肠内停滞的粪便引起各种疾病,难以治愈)和水毒(体内水液分布不均匀时发生的状态,亦即体内发生水代谢异常的状态,可引起病理的渗出液及异常分泌等,也可出现出汗、排尿的异常)等瘀滞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肥胖症的防治尤为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什么原因得白癜风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