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关东升普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7-2-6 10:30:37   点击数:
 青医名片

关东升

医学博士、副教授

医院脑病科二区病区主任

医院“十佳青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分会青年委员

世界中医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理事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脑病学组委员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全科医学分会秘书长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头晕、头痛、失眠、中风等神经系统常见病。并对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疑难病的诊断治疗颇有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合作国家级项目7项以及省级、厅级科研项目数项。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撰文︱医院脑病二区关东升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但也有许多人很普通,如同一颗颗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石头。但每颗石头又都不尽相同,不是吗?曹雪芹《画石》里对于石头的描述“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也正是我对于石头的理解。

我希望我这颗普通的石头,能活出自己的色彩。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

1求学篇——一颗“毛石”的打磨与流转

我出生在大西北甘肃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是一个不起眼的孩子,就像散落在大千世界里一颗普通的“石头”。在学校,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学习最好的,但绝对是最努力的那一个。

中学时我就离家到县城上学,租住在亲戚家的一间小房子里,现在最拿手的擀面条就是在那时练就的。在升学率极低的环境中,在周围人都不把上大学作为目标的情况下,我竟然顺利考上了甘肃中医药大学,连父母都觉得很意外!大学期间,不停地穿梭在教室、图书馆、各类讲座间。虽然物质匮乏,生活需要省吃俭用,但大量知识的汲取总是让我有满满的自豪感。明确的目标让我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并有幸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内科专家高颖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升华理论、注重科研、坚持临床,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三位一体,为我的中医梦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一路走来,不言放弃,满怀激情,坚定目标,始终相信“毛石”终会被打磨成“宝石”。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

2工作篇——一颗“石头”的责任与担当

博士毕业后我来到了医院,医院对青年医生的倾力栽培以及深切的归属感,让我的方向更加明确。刚开始工作的头两年,没有节假日,每天至少12医院工作,了解病情、疏导病人心理、书写病历……渐渐地,我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有的患者宁愿驱车数百里也来找我看病。

一天清晨6点,我被电话惊醒,一位患者因突发肚子疼,从多公里以外的信阳打电话向我咨询。我知道腹痛的复杂性,建议医院就诊。早上刚上班,没想到家属竟然开医院找我看病。急症跑这么远来找我,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这让我非常感动。平时的积累让我对腹痛也有相当的了解。迅速查体后,我判断可能是胰腺的问题,立刻把他送到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最后手术证实是胰腺癌。由于判断准确,诊治及时,几年过去了,患者恢复得非常好。

一位28岁的女性,因为发烧、头痛两天,在外院先后被诊断为“脑炎”、“脑干脑炎”以及“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效果很不理想,患者已经奄奄一息,诊断依然难以明确。消炎药、抗病毒药、抗结核药全都用了,病情越来越重。从清醒到昏迷、到自主呼吸消失、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压需要不断使用升压药才能勉强维持,身上插的管子一根根的增多。最后被告知“没希望了,回去吧!”

来到我院后,我给患者仔细做了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上肢肌张力低、下肢肌张力高,又有意识障碍,考虑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又做了进一步检查,明确了诊断结果。家属拿着这个诊断意见又到北京、医院,所有专家一致同意我的诊断。家属说这个年轻大夫不一般!中医四诊患者为气阴耗伤,采用中医的办法调治,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随后撤掉呼吸机、停掉升压药、管子也一根根地拔掉,患者逐渐清醒了。经过几个月的康复,下地活动已经没问题了!患者对我说,是你救了我一命!我说:是你们的坚持和对我们的信任救了你。患者能重获生命,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至今,患者的家人每次路过医院(实际上,医院五六公里专程又绕过来的),都要来科室看看我们、拉上几句家常。

即使患者已经身陷困境,作为医生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患者,因为,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关键时刻,医生这个“战友”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3科研篇——一颗“彩石”的绚丽绽放

有人问我,临床已经够累了,并且还要上课,再做课题研究,你累不累?我想说:累!但是我喜欢!我愿意去做!去努力探索当下临床无法治愈的疾病,这是我作为医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有人问,关大夫你那么忙,哪来那么多的科研想法?我说,其实这些课题就是平时临床解决不了的问题。科研就是来自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再好的科研,脱离了临床都是无病呻吟!

目前,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联合开展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出版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际上,我有好多想去研究的领域,可惜每天的时间太有限。今后还是要不断挤时间,开展更多、更好的研究项目,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4育人篇——发现“宝石”打磨“宝石”

除了临床工作,我还担任了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师一职,目前负责讲授硕士研究生的《神经病学》、《循证医学》以及本科生的《中医内科学》,还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带教。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全科医学学科秘书,负责规划我省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培养方案。

由于临床工作的繁重,我经常都是下班后备课到深夜。为了不耽误临床工作,也经常下了夜班,医院到河南中医药大学龙子湖新校区上课。我经常读经典,读最新的文献充实教学内容。但做为老师,我能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让他们爱上医师这个行业,爱上中医,爱上中医脑病这个专业,让他们成为未来的更闪亮“宝石”!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杜牧《归家》

5家庭篇——“石头”的光彩,源于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做为儿子、做为丈夫、做为父亲,我为家庭做的太少了。工作7年,父母长期在甘肃老家,自己只回去过两次,在老家呆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0天。做为丈夫,家务我几乎没做过,都被爱人默默承担了下来。做为父亲,几个月前,终于有一天能抽空去接儿子放学,却被另一位小朋友家长问“你是谁呀?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因为我一年接送儿子的次数一个巴掌能数得过来,实在惭愧!

也许我是颗幸运的“石头”,有家人的理解,有患者的信任,有领导同事的支持,才能让我踏踏实实地去完成患者“生命相托”的重任。医生之职,一生所愿,我相信我这颗“石头”会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往前走的更远!

说明:本文部分图片与内容无关

编辑︱王伟琰摄影︱李昕排版︱廉万营

承古纳今厚德为民

挂号:-

医保:-

急诊:-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zyy/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