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等为特征。部分患者可留有后遗症,病死率较高。
一、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呈球型,直径20~40nm,核心含单股RNA,有衣壳。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受感染的动物如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本病系经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2~6岁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两次发病者。
4.流行特征本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夏秋季,约有9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内。
三、临床表现
(一)临床分期及表现
1.初期为病初的1~3日,起病急,高热,伴有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等。
2.极期为病程的4~10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呼吸衰竭为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可有颅内高压征、锥体束征和脑膜刺激征等。
3.恢复期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逐日好转,一般患者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4.后遗症期少数重症患者留有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
(二)临床类型
按病情轻重如发热、精神神经症状、呼吸衰竭情况分以下四种类型。
1.轻型体温38~39℃,神志清楚,无抽搐,有轻度的脑膜刺激征。病程1左右恢复。
2.普通型体温39~40℃,嗜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或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程约7~10天。
3.重型体温40℃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性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及有明显的颅内高压表现,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反射阳性,病程2~4周。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4.极重型(暴发型)起病急骤,体温40~41℃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深度昏迷,迅速出现脑疝及中枢性呼吸衰竭,多在极期死亡,幸存者常留有严重后遗症。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在(10~20)×/L,个别可高达30×/L,病初中性粒细胞增至80%~90%以上,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清亮或微混,白细胞多在(50~)×/L,蛋白轻度增高,糖量及氯化物正常。
3.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4.病毒分离病程早期可从血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但阳性率极低。
五、诊断及确诊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流行于春、秋季,7、8、9三个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多见于儿童,是否为流行地区有助于诊断。
2.临床表现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细胞数轻度增加,蛋白质稍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六、鉴别诊断
1.中毒型菌痢(脑型)不洁的食史,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正常。粪便细菌培养可确诊。
2.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L,蛋白质明显增高,糖与氯化物明显降低,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3.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明显,意识障碍轻,出现较迟。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呈毛玻璃样,细胞数(~)×/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可阳性。
4.钩体病(脑膜炎型)有发热、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及腓肠肌压痛。钩体显凝试验阳性。
七、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
(二)对症治疗主要解决三大危害症状: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
1.高热使体温控制在38℃左右。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上述方法效果不显著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
2.惊厥或抽搐应根据惊厥、抽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呼吸衰竭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脑水肿,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给予呼吸兴奋剂等。
(三)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营养、护理、智障锻炼、理疗、高压氧、中医药等。
八、预防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男性农民,42岁,于1月初发病,头痛、发热、恶心呕吐,2天后来我门诊,此时可见颜面潮红,咽部充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皮下瘀血,自昨晚起无尿,其诊断为
A.病毒性肝炎
B.急腹症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过敏性疾病
E.风湿症
男性农民,30岁,5月中旬发病,起病急,发冷,发热,全身肌痛,医院诊断为败血症休克,经静脉补液及氨苄青霉素静点,次日血压正常,但病情加重,呃逆,呕吐,尿少入院,体检:体温37.3℃,血压/mmHg,皮肤粘膜有瘀点,球结膜充血,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肝大肋下1.0cm,腰部有叩击痛,化验:白细胞50×/L,中性85%,淋巴15%,血小板3×/L,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
A.钩端螺旋体病
B.败血症并感染性休克
C.伤寒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D.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肾综合征出血热
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外周血象改变
A.白细胞计数增高
B.类白血病样反应
C.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以至消失
D.异常淋巴细胞增多
E.血小板减少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蚊虫
C.猪
D.鸟
E.鸡
1.C2.E3.C4.C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公立医院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