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0岁。因发作性面部剧烈疼痛就诊。疼痛从右侧口角开始,扩散至右面颊部,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爆发性发作,每次发作30秒钟,并常为说话、刷牙或咀嚼所触发。
(往下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
1.三叉神经眼支接受来自颅顶前部头皮、前额、鼻背、上脸的皮肤以及鼻腔上部、额部、角膜与结膜等处的黏膜感觉,经眶上裂入颅。眼神经是角膜反射的传入纤维(A)。三叉神经上颌支分布于眼与ロ裂之间的皮肤、上唇、上颌牙齿和齿齦、硬腭和软腭、扁桃体窝前部、鼻腔、上颌窦及鼻咽部黏膜等,经圆孔入颅,患者疼痛从口角扩散至面颊部,说话、刷牙或咀嚼可触发,故为上颌支支配(选B)。三叉神经下颌支是混合神经,与三叉神经运动支并行,感觉纤维分布于耳题区和口裂以下的皮肤、下颌部的牙齿及牙齦、舌前2/3、口腔底部黏膜、外耳道和鼓膜,经卵圆孔入颅(C)。舌咽神经接受咽、扁桃体、舌后1/3、咽鼓管和鼓室等处的黏膜感觉(D),综上,E选项错误。
2.三叉神经痛成年及老年人多见,40岁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故判断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三叉神经痛(选D)。丛集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瞳孔缩小、眼险下垂以及头面部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常在一天内固定时间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A)。偏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声、光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处于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C)。上颌窦炎是上颌窦的炎性病变,有鼻塞、头痛、发热、乏力、周身疼痛等症状(B)。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在40岁以后发病。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E)。
3.本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此种疼痛形式也见于很多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包括颅底或桥小脑角病变如脑膜瘤、血管瘤、脑膜炎、转移癌(B、C、D)以及脑干损害、多发性硬化(A)等累及三叉神经感觉根或髓内感觉核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病灶定位于神经肌肉接头,并不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作(E)。
明日放送,记得来看~
策划陈文筱投稿
sakura_
tom.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