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1日由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特主办,医学慕课平台协办,辉瑞中国赞助的“临床危重症感染思维提升MDT训练营”项目——“斯家诊探”北中国大区会议在哈尔滨举办。
会议邀请了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朝晖教授和哈尔滨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赵鸣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了中国医院感染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佰义教授、哈尔滨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微生物室组长,博士,副主任技师郭大文教授、首都医科大医院放射中心主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仁贵教授担任特邀点评专家,邀请了哈尔滨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康凯教授担任主持人。主席童朝晖教授
赵鸣雁教授
MDT点评专家:陈佰义教授
郭大文教授
王仁贵教授
主持人:康凯教授
学术讲座林明贵教授
医院林明贵教授分享了一例重症结核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病例。患者腰痛2年,午后发热4月,尿频尿急3月,后期出现意识障碍。这例病例在诊断时遇到较大困难,曾按感冒、前列腺增生、感染治疗,诊断与鉴别诊断是病例难点所在,原因不明,陷入迷茫云雾。头颅MRI认为老年退行性改变,MRI增强可见颅内散在小空泡,经过全院会诊,认为颅内病变是转移瘤或结核,进行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治疗给予较强方案: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莫西沙星,利奈唑胺等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很快意识清醒,痰结核杆菌基因检测阳性,可确诊结核感染。继续抗结核感染治疗,患者转归良好,排尿问题得以解决,也可以下床走路。林明贵教授总结说,结核性脑膜炎由于结核病控制措施广泛宣传并不多见,结核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包括脑结核瘤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经验诊断,包括临床评分、影像学、脑脊液评分和其他部位线索,治疗给予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鞘内治疗,激素治疗等。病例分享第一个病例:马江伟医生
来自中国医院的马江伟医生分享了一例播散性努卡氏菌感染、脑脓肿的病例。该病例患者咳嗽纳差肺部斑片影诊断COP,给予激素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复发,再次激素治疗后有效,减量后出现乏力纳差,双上肢及背部包块(最大可达约5cm)。影像学检查:左颈部、肺尖新出现团块影,双肺磨玻璃影、结节影。考虑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入院完善实验室检验检查,超声下行包块穿刺抽取脓液检验。穿刺液涂片提示G+杆菌感染。入院后出现头痛恶心,视物不清,视力下降,查体颈强直,Kernig征+。颅脑CT平扫提示:双侧颞额叶斑片影,脑内大面积梗塞灶。增强CT提示双侧额叶脑脓肿。延长培养脓液培养提示努卡氏菌。更新治疗方案:给予美罗培南静点、复方新诺明口服,脓肿部位穿刺引流及营养支持等。患者病情逐渐减轻,转归良好。出院给与头孢曲松静点、利奈唑胺口服。马医师总结了努卡菌感染,指出了发病部位肺部最常见,主要感染细胞免疫低下患者,可全身播散,合并中枢系统感染死亡率高,涂片注意观察微生物形态、延长培养时间等,治疗首选磺胺类药物。MDT专家团点评:陈佰义教授: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此多变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因素(数量多少、致病性多少)和宿主因素(免疫正常/低下/亢进)。临床中看到不符合经典COP临床表现,特别是本例中患者免疫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带来思考,是否应积极经验治疗,是否应给予广谱联合抗感染治疗。郭大文教授:微生物室一般细菌涂片是革兰染色,适用大部分细菌和真菌,也有一些细菌染不出色,镜检难看出,所以涂片阴性不代表没有微生物,一次送检和多次送检不同,应把临床表现和检验科医生沟通,大量的比较纯的标本可以放在培养瓶里(5ml即可),至少培养5天,能大大提高检出率。王仁贵教授:肺内科病的诊断需要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几方面综合考虑。COP影像学应提示斑片加肉芽肿表现。诊断不充分。第二个病例:王光杰医生
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光杰医生分享了一例腹腔出血伴感染的病例。患者老年男性,因膀胱腺癌行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手术困难,出血ml,术后转入ICU,持续引流鲜血ml/h,隔日又开腹行止血术。治疗给予镇痛镇静,输血补液,抗感染(美平、替考拉宁)等治疗。第二次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高热,化验血指标升高,给予氟康唑。患者出血停止,感染指标加重,给予美平减量,利奈唑胺替换替考拉宁。后痰培养提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杆菌CRE、均阳性。肺部感染问题凸显,CRO爆发。抗感染治疗更换为替加环素、头孢他啶、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莫西沙星,并给予隔离。患者病情逐渐缓解,体温血象逐渐降至正常,经过40多天奋战,终于出院。MDT专家团点评:童朝晖教授:腹腔手术先考虑大肠杆菌和肺克感染,上了呼吸机以后会出现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呼吸科ICU往往出现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外科ICU多出现大肠杆菌和肺克感染。所以外科医生喜欢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氟康唑剂量不够,应该用到-mg,国外报道用到mg。后期肺部出现空洞,重点应针对鲍曼杆菌和肺克,不太像真菌感染。陈佰义教授:对于抗生素使用我们强调对于感染部位的评价,比如我们启用美罗培南加替考拉宁时,我们一定要考虑一个部位的感染,如果不是腹腔感染,要考虑是否是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郭大文教授:ICU的AB菌考虑定植菌,考虑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特别对于腹腔手术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腹腔手术之后,是肠道定植菌。王仁贵教授:本病例CT检查是单发性空洞样病变,这种结果可指示肿瘤、结核、肉芽肿、真菌感染等,考虑本例病人年龄大,免疫力低下,真菌感染可能性大,如果把气管镜取的痰培养,诊断真菌感染可能会提前。肺克的影像学线索可以提示单发、空洞,但是非典型病变。第三个病例:贾柳医生
来自哈尔滨医院的贾柳医生分享了一例咽颈间隙导致的重症感染。患者颈痛、咽痛,伴发热,入院后出现呼吸困难,转入ICU。血气分析显示高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低钾低钠血症。考虑患者为咽颈部感染,那么患者呼吸困难是因压迫所致?还是合并了重症肺炎?Qsofa评分=2分,是否合并脓毒症?床旁超声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超声下穿刺送检,结果显示粘蛋白(+),细胞数达到0*10^9/L,提示感染性胸腔积液。影像学提示纵隔出现积液积气,诊断为咽旁间隙感染,颈间隙感染,纵隔感染,脓胸,肺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脓毒症,休克,低钾低钠血症。患者系多部位感染,感染从咽颈部到纵隔到胸腔。诊疗计划为:1.稳定血流动力学,保护器官功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液体复苏等以保证氧供,组织灌注。2.切开引流等感染病灶的去除。3.抗感染治疗:口咽部来源常见病原体考虑球菌和厌氧菌为主。选择斯沃加泰能。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抗感染治疗收到良好成效。但患者状态仍不理想,引流多,间断低热,血象不降,G-test高,痰培养出现鲍曼杆菌,心包积液脓性,应考虑泰能降阶梯治疗?还是合并了新的感染?抗感染治疗增加了替加环素和大扶康,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感染有效控制,但心率始终快,抗感染治疗降阶梯。MDT专家团点评:郭大文教授:患者颈部穿刺培养出来的是脆弱拟杆菌和粪肠球菌,这两个细菌都是口咽部正常菌群,痰标本中不报肠球菌,但如果引起感染也可变成元凶,脓汁恶臭是否是厌氧菌感染?厌氧菌一般实验室做不了药敏,表葡和AB菌跟原发灶无关。王仁贵教授:纵隔积气死亡率非常高,是从肺里来的还是产气菌的气体?如果是血播性感染,原发病灶在哪里?如果气体从肺里来的,一定是肺间质病变。颈部和后纵隔腔是联通的,影像学要把颈部胸部腹部都检查,纵隔炎原发性病灶往往在后纵隔,原发灶、继发灶要明确。更多会议报道及资讯,可登录医学慕课网站-斯家诊探项目专区,或者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