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结核性脑膜炎 >> 饮食护理>> >> 小儿惊风

小儿惊风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8-2-25 8:00:36   点击数:
 

公司企业文化

传播健康延续生命

顺应天时格物致知

抚今追昔诚意正心

抱朴守真修身齐家

病因病机

惊风又称“惊厥”,俗称“抽风”。凡症见频繁抽搐和意识不清者均属惊风范畴。以婴幼儿多见,为儿科常见急症,古属痧、痘、惊、疳四大儿科病症之一。有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类。用艾灸应急治疗小儿惊风后应及时找到病因,采取对症治疗。

急惊风是由于外感六淫邪气,内伤宿食,生痰化热,热极生风或热盛伤阴,肝风内动所致。此外,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惊吓时也可发生惊风。主要责之手、足少阴,足厥阴,涉及心、心包、肝、肾。病机是热、痰、风、惊,且互相影响。

慢惊风多因久吐久泻或攻伐太过,脾胃受损,肝旺侮土,脾虚生风;或脾胃素弱,气血生化乏源;或热病伤阴,肾阴不足,肝血亏损,木失濡养,虚风内动;或由急惊风迁延而来。主要责之足三阴经,涉及肝、脾、肾。

现代医学认为,惊厥乃中抠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而出现突发性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可见于多种疾病,分为发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发热惊厥多为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多种脑炎,脑膜炎及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孩伤风等引起;无热惊厥多为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颅内血肿,婴儿抽搐症、脑发育不全、脑萎缩,脑瘤,脑血管意外、癫病,癫痫,以及重度营养不良,病毒性、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等引起。

发病突然,呈现短时间的意识丧失,手足抽动,两目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口角掣动,口吐白沫,有时大小便失禁。发作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如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并可窒息死亡。如属一般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仅发作1次,抽搐时间短,热退则惊止,不伴全身中毒症状,如惊止仍昏迷或伴剧烈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应考虑中枢系统感染。

一、急惊风:发病急骤,意识不清,两目直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唇紫绀,口角掣动,舌红绛,苔黄厚,脉弦数或滑数,指纹紫绀。

艾灸治则清热豁痰,开窍熄风。

艾灸取穴:发作时选人中、百会、十宣、合谷、太冲;缓解时加大椎、中脘、丰隆。

艾灸治疗方义:人中醒神;十宣清热泄火;合谷、太冲开四关,调阴阳;百会益气复元神;大椎通阳泻热止痉;中脘,丰隆畅中豁痰降浊。

艾炷灸:惊厥抽搐时,先用毫针刺十宣穴出血,后灸人中、百会(或前顶,印堂)穴各3~5壮,不愈加灸大椎,关元、合谷、足三里穴,以局部温热红润痉止为度。

二、慢惊风:发病缓慢,抽搐无力,时发时止,手足痉挛或震颤,形神疲惫。嗜睡露睛,面色萎黄,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四肢不温或厥冷,息冷唇青,舌淡,脉沉细微弱,指纹隐而淡红。

艾灸冶则温补脾胃,育阴潜阳。

艾灸取穴:发作时取穴同急惊风;间歇期加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章门、神阙、足三里、行间。

艾灸治疗方义: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温补脏气;气海、关元益气温补元阳;章门疏肝健脾;神阙补益脾胃,培元救逆;足三里健脾温阳;行间疏肝清热熄风。

腧穴操作:

(1)艾灶灸:在中脘、章门、天抠、气海、足三里、行间,每次选2~3穴,各灸3~5壮,每日1次。

(2)艾炷隔盐灸:用食盐填满脐窝,灸3~5壮,每日1次。

(3)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各灸5分钟,每日2次。

针灸治疗惊风是应急对症措施,苏厥后要进一步查找原因,采取对因治疗。对于危重患儿,必须与退热剂、镇静剂、强心剂等配合使用。

小儿施灸,为了掌握热度,操作者可用左手食、中指分开按在灸治部位两旁,右手持艾条在穴位上方回旋施受灸,给予适当温热刺激。

绒艾堂提醒:

1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

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及变质食物。

3

按时预防接种,避免跌仆惊骇。

传播健康延续生命

绒艾堂养生,是一群正知正念的热血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传承发掘弘扬中华中医药精髓,把千百年来人民保寿治病的外治精华--艾灸养生全面推广!这是一个为国为民有利的事业,这是一个健康人生的事业,这是一个助力中国梦的事业!绒艾堂养生,我们不止是艾灸,更是健康中国人的伟大事业!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shl/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