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
宝宝从出生至28天这段时期,被称为新生儿期。此时的宝宝每天基本上都在吃奶、睡觉、排泄。不过,即便是处在安静的睡眠状态,宝宝的身体内部每天也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虽然新生儿期时间跨度不大,却是儿童发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新生儿期的照顾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新生儿根据胎龄、体重以及出生后周龄的不同,在护理、喂养、疾病防治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照顾。
》新生儿的分类
根据胎龄分类:
(1)早产儿:胎龄不满37周;
(2)足月儿:胎龄37周到不满42周,为正常儿;
(3)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及以上。
根据体重分类:
(1)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千克;
(2)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2.5—3.9千克;
(3)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4.0千克。
体格发育指标:
身长:足月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49~50厘米,男婴比女婴略长一些。
体重:体重约为3.0千克左右,男婴比女婴略重一些。
头围:男婴约为34.4厘米,女婴约为34.01厘米。
胸围:男婴约为32.65厘米,女婴约为32.57厘米。
生理发育特点:
头部:新生儿的头顶前中央的囟门呈长菱形,开放而平坦,有时可见搏动。爸爸妈妈要注意保护囟门,不要让它受到碰撞。大约1岁以后它会慢慢闭合。
皮肤:全身皮肤柔软、红润,表面有少量胎脂,皮下脂肪已较丰满。
四肢:双手握拳,四肢短小,并向体内弯曲。有些宝宝出生后会有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大多满月后缓解。双足内翻大约3个月后就会缓解。
呼吸:新生儿的呼吸浅且不规律,以腹式呼吸为主,每分钟40—45次,有时会有片刻暂停。
循环:心率每分钟为90~次。
神经发育:
运动: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运动,出生时就会大声啼哭,以后会一阵阵地哭。
吞咽:出生后半小时内可俯卧于妈妈胸前吮吸和吞咽母乳;物体碰触口唇时会
引起吮吸动作。
触觉:对妈妈的触摸、抚抱感觉灵敏,并显示出喜爱。
嗅觉:对母乳的气味感受灵敏,并显示出喜爱。
视觉:睡觉醒来时会慢慢睁开双眼,漫无目的地环视周围;能看见离眼20~30
厘米远的鲜艳物体;有物品靠近眼睛时会眨眼。
听觉:醒着时,近旁10—15厘米处发出响声,可表现出四肢躯体活动突然停止,似在注意聆听声音。
》新生儿常见的一些生理现象
体重下降
很多新妈妈发现,宝宝出生没几天,好像体重减轻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出生不久的宝宝吃奶少,又排出胎粪和小便,再加上通过呼吸和皮肤蒸发了部分水分,宝宝就显得“缩水”了,医学上叫生理性体质量下降。一般来说,体重下降的幅度在6%左右,而且这部分体重在7~10天时就能恢复过来。如果下降很多或恢复较迟,应请医生进行诊治。
生理性黄疽
生理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发黄。~80%的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通常是生后2~3天)会出现这种状况。生理性黄疸不会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宝宝的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就出现,黄疸浓度特别高,黄疸浓度上升速度特别快,持续时间太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那就是病理性黄疸的信号,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宝宝乳房肿胀
新生儿在生后1周左右,两侧乳房出现肿胀,甚至有少许乳汁分泌。这种情况家长也不必担忧,它一般2~3周后会自行消失,期间也不需要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挤压它,以免引起乳房感染。
女宝宝有“假月经”
女宝宝在生后5—7天,阴道会出现少量出血,称为“假月经”。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爸爸妈妈不必惊慌。这是因为孕期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引起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的增生,等到宝宝出生后,不再受到激素的影响,而已经增生的阴道上皮和子宫内膜随之脱落,这样一来,宝宝的阴道就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这种情况持续3天左右会自行恢复。爸爸妈妈不需要给宝宝进行治疗,但应注意会阴部的局部清洁卫生。
》新生儿的动作反射
觅食反射
寻乳反射是指用手指轻微碰触小宝宝的嘴角或脸颊,他的头就会转向受刺激的那一边,并伸出舌头想要吸吮;或将宝宝抱在妈妈怀中时,他会自动寻找妈妈的乳头。寻乳反射约在宝宝眼睛可注视物体时消失,时间大约在3-4个月时。
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是指把手指或妈妈的乳头放进小宝宝口中,不需教导,宝宝就会自然含住并有规律地吸吮。宝宝借住这样的反射动作,会自主找寻乳头以获得良好的营养。约6个月后该反射消失。
抓握反射
抓握反射是指用手指或其他物体碰触小宝宝手掌时,他会紧紧抓住数秒不放开。针对同样的刺激,脚趾和脚掌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抓握反射可促进宝宝与大人间的互动。手掌的抓握约在出生后3个月消失,脚掌的抓握约在出生后8个月消失。
惊吓反射
惊吓反射是指宝宝受到突然出现的声音或动作的刺激,例如大人将小宝宝头
部稍微抬高然后突然放下,或突然发出较大的声音时,其四肢及手指会伸直并向外张开。该动作的目的是自我保护。惊吓反射约在宝宝处于3~4个月龄时消失。
吞咽反射
吞咽反射是指所有小宝宝刚一出生就有吞咽能力,表现为他可以立刻吞咽乳汁以补充体力。
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是指当爸爸妈妈用手撑在宝宝腋下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并让宝宝的脚接触地板,身体轻微前倾,此时,宝宝就会有双脚左右交互行走的动作,就好像走路一般。原始步行的反射动作,约在宝宝2个月大后逐渐消失。
巴宾斯基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是指轻划小宝宝的脚底,其大拇指会向上翘起,其余四指呈扇形张开。此举表示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在此建议爸爸妈妈不要为此而不断挠宝宝脚底,这种动作会让宝宝很不舒服。该反射约在宝宝1岁学会走路以后消失。
》不容忽视的第一次
宝宝的第一声啼哭
宝宝一出生就要大哭一声,因为在出生之前,胎儿靠脐带传送母亲血液中的养分为生,肺部还不能运作。宝宝出生后,当接触到空气时,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就不能再依赖于妈妈,需要自己呼吸,肺部随即开始循环运作。当空气充满了宝宝的肺部,肺泡扩张,很快,你就听到了这历史性的第一声啼哭。
宝宝的第一口奶
在分娩后的第1小时内,大多数新生儿对哺乳或爱抚都很感兴趣,出生后30分钟以内就应该让宝宝开始吸吮母亲乳头,学习吸吮并吃到初乳。初乳呈淡黄色、粘稠,营养丰富,能增加宝宝的抗病能力,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同时,初乳还能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
第一次接种疫苗
宝宝娩出的2~3天,医院会给宝宝接种第一针疫苗。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接种后可预防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早产儿最好在出生2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但如在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千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以提早接种。离开妈妈体内的第一种睡姿在新生儿护理理论与实践中,目前最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新生儿采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适。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仰卧溢乳时,应迅速把宝宝变为侧卧,并轻拍其背,避免奶液呛入气管。俯卧位睡姿虽然可以促进大脑发育,锻炼胸式呼吸,但是需要在宝宝觉醒状态下,有妈妈看护时方可尝试。
宝宝的第一次排便
宝宝出生当天,就开始有大小便了。最初的大便是黑绿色的,黏稠、发亮,这是胎粪,以后很快就变为黄色便。如果出生后24小时仍无胎粪排出,应做进一步检查。小便第一天为4~5次,以后逐渐增多;1周左右时每天排尿10—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