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检验技士模拟试题基础知识2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7-4-6 16:22:59   点击数:
 

51、关于出血性疾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是由于血管壁的异常导致

B、由于纤溶活性的增强导致

C、由于抗凝血活性的减弱导致

D、由于机体止血、凝血活性的减弱导致

E、有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因素

C

抗凝血活性增强导致出血性疾病。

52、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是

A、纤溶酶原的内激活途径

B、纤溶酶原的外激活途径

C、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D、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

E、AT-Ⅲ的抗凝作用

D

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溶拴。

53、纤溶酶原(PLG)可通过三条途径被激活为纤溶酶(PL),它们是

A、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共同途径

B、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外源激活途径

C、原发性激活途径、继发性激活途径和共同途径

D、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和继发性激活途径

E、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和原发性激活途径

B

本题考查纤溶酶原被激活的三条途径。

54、共同凝血途径是指

A、由FⅫ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B、由TF的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C、由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D、由P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E、由HMW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C

共同凝血途径从FX的激活开始,最终形成由纤维蛋白单体交联成的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凝块。

55、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Ⅷ

B、凝血因子Ⅶ

C、凝血因子Ⅲ

D、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I

C

凝血因子Ⅲ又称组织因子。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正常情况下唯一不存在于血浆中的因子。

56、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Ⅷ

B、凝血因子Ⅸ

C、凝血因子Ⅺ

D、凝血因子Ⅻ

E、凝血因子Ⅰ

D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的.激活原因多为血管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

57、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B、红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C、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D、血小板减少

E、血细胞比容明显增加

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数目常增加。

58、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是

A、原始粒细胞的数目

B、贫血的程度

C、各系的病态造血

D、巨核细胞的数目

E、原始红细胞的数目

C

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

59、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A、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达(30~)×/L

B、幼淋巴细胞显著增多,>30%

C、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均明显受抑

D、Ph染色体阴性

E、骨髓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占有核细胞40%以上

E

慢性淋巴细胞骨髓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40%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

60、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的标准为

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

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

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70%(NEC)

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80%(NEC)

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NEC)

A

根据FAB标准,AML-M2的诊断标准为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所以A正确。

61、慢性失血一般可导致

A、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

慢性失血主要失去的是铁,因而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62、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

A、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

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DNA合成障碍,进而引起大细胞性贫血。

63、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A

本题备选答案为各类贫血,但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

64、正常人的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为

A、阳性

B、弱阳性

C、强阳性

D、阴性

E、弱阳性或阴性

D

正常人的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为阴性。

65、血红蛋白尿外观呈

A、乳白色

B、浓茶色

C、鲜红色

D、淡绿色

E、淡黄色

B

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透明的酱油色。

66、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A、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C、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血红蛋白病

D

本题备选答案均为溶血性贫血,A、B、C存在膜缺陷但属先天性的,而E选项不存在膜缺陷,只有D是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故选之。

67、正确的骨髓纤维化叙述是

A、不属骨髓增生性疾病

B、无贫血和脾大

C、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

D、血涂片无幼稚细胞

E、早期血小板减少,晚期增多

C

骨髓纤维化血片中可见有核血细胞,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嗜碱性点彩和多染性红细胞及泪滴样红细胞。

68、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的形态演变中,错误的是

A、淋巴系细胞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B、粒系细胞胞核从规则圆形到分叶状

C、红系细胞胞质颜色从蓝色到红色

D、单核系细胞核形从圆形到不规则形

E、红系细胞胞体从小到大

E

在血细胞发育从原始到成熟的形态演变中,细胞胞体从大到小(巨核细胞例外)。

69、墨汁染色法检查新型隐球菌时,光学显微镜下所见菌体外一层肥厚的透明圈是该菌的何种结构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芽胞

E、核糖体

A

新型隐球菌具宽厚荚膜,荚膜不易着色,故墨汁染色法检查新型隐球菌时,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外一层肥厚的透明圈即为荚膜。

70、梅毒螺旋体属于哪种螺旋体属

A、疏螺旋体属

B、密螺旋体属

C、钩端螺旋体属

D、短螺旋体属

E、脊螺旋体属

B

71、脑膜炎奈瑟菌革兰染色描述正确的是

A、革兰阳性链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革兰阳性双球菌

D、革兰阴性双球菌

E、革兰阴性杆菌

D

脑膜炎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呈双肾排列。

72、关于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哪项是正确的

A、传染源、传播途径、老年人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患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动物、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媒介昆虫、易感人群

B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3个条件通常称为寄生虫病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

73、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A、迟发型

B、速发型

C、免疫复合物型

D、细胞毒型

E、细胞介导型

C

Ⅲ型超敏反应是抗原抗体结合形成中的大小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74、AB0血型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隐蔽的自身抗原

E、异嗜性抗原

B

人类同种异型抗原主要有:HLA抗原、AB0抗原、Ig的同种异型抗原、Rh抗原。

75、中枢免疫器官为

A、胸腺和淋巴结

B、脾脏和胸腺

C、淋巴结和脾脏

D、胸腺和骨髓

E、黏膜免疫系统

D

免疫器官按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发育成熟。

76、抗原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

A、抗原分子的物理性状

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C、抗原的决定簇

D、抗原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E、异物性

C

抗原的特异性由抗原的决定簇决定,即抗原的表位。

77、脑脊液外观呈轻度毛玻璃样浑浊,多见于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脊髓灰质炎

D、神经梅毒

E、脑肿瘤

B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脑脊液的透明度与其所含的细胞数量和细菌多少有关,当脑脊液白细胞超过×/L时,可呈浑浊;脑脊液中蛋白质明显增高或含有大量细菌、真菌时,也可使脑脊液浑浊。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可呈毛玻璃样的浑浊,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呈脓性或块样浑浊,穿刺损伤性脑脊液可呈轻微的红色浑浊。

78、尿11项多联试带是在10项基础上增加了

A、尿蛋白测定

B、尿葡萄糖测定

C、尿维生素C测定

D、尿比密测定

E、尿酮体测定

C

79、关于酶的正确叙述是

A、所有酶都具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酶是一种蛋白质

D、都具有立体专一性

E、能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C

80、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肠道pH

B、年龄

C、性别

D、食物中钙的量

E、肠蠕动加快

A

钙在十二指肠吸收,是在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肠管的pH可明显的影响钙的吸收,偏碱时减少钙的吸收偏酸时促进吸收。

81、血浆pH主要决定于下列哪种缓冲对

A、KHC03/H2C03

B、NaHC03/H2C03

C、K2HP04/KH2P04

D、Na2HP04/NaH2P04

E、Na2C03/NaHC03

B

82、AST含量最丰富的组织器官是

A、心脏

B、肝脏

C、骨骼肌

D、肾

E、红细胞

A

AST也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

83、下列试验中血标本受溶血影响最小的是

A、钾离子

B、葡萄糖

C、LDH

D、AST

E、ACP

B

84、葡萄糖主要在肾脏的哪个部位重吸收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E、髓襻

B

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Na+,K+,Cl-,HCO3-等也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

85、肝脏的主要功能应除外

A、核酸代谢

B、胆红素、胆酸、药物等的排泄功能

C、糖类的吸收功能

D、药物、毒物等的解毒

E、凝血和纤溶因子的生成

C

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糖的代谢而不是参与糖的吸收功能。

86、粒细胞成熟过程中嗜天青颗粒最早出现在哪个阶段

A、原始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成熟粒细胞

B

87、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表述正确的是

A、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B、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

C、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

D、出血对问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E、出血时闻正常,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

B

二、A3/A4

1.患者男性,43岁,因左上腹不适、低热、乏力就诊,检查:B超示巨脾,Hbg/L,WBC23.5×/L,PLT×/L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15%,中性晚幼粒细胞25%,中性杆状核30%,分叶核20%,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2%,淋巴细胞3%,骨髓原始粒细胞3%,早幼粒细胞12%。

88、下列疾病中,最有可能的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骨髓纤维化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

89、下列检查结果中正确的是

A、NAP积分增高

B、Ph染色体阴性

C、血尿酸增高

D、叶酸增高

E、溶菌酶降低

C

90、经过治疗后,患者血象恢复正常,中断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血象增高,WBC8.5×/L,分类中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为25%,则疾病处于

A、慢性期

B、加速期

C、急性白血病

D、合并感染

E、恢复

B

91、该患者最终结果最有可能转变为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血栓栓塞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淋巴瘤

A

三、B

A.脂蛋白

B.VLDL

C.IDL

D.LDL

E.HDL

92、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

ABCDE

B

93、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ABCDE

D

A.B细胞增殖

B.粒细胞增殖

C.浆细胞增殖

D.单核细胞增殖

E.淋巴细胞增殖

9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BCDE

D

95、非霍奇金淋巴瘤

ABCDE

E

96、多发性骨髓瘤

ABCDE

C

A.血小板

B.粒细胞

C.B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97、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位于液面表层的细胞是

ABCDE

A

98、位于底层的细胞是

ABCDE

B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Ⅰ、Ⅳ型变态反应

99、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介导的血管和平滑肌反应属于

ABCDE

A

、补体或粒细胞介导的靶细胞溶解和平滑肌反应属于

ABCDE

B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shl/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