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00万人死于结核病,90的人不知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6-12-25 15:07:35   点击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平均增加1.1%。全球约有1/3的人已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有多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万人死于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人们对结核病十分恐惧,称之为“白色瘟疫”,在我国民间流行着“十痨九死”之说。但40年代后,由于新的化疗药物应用,人们对结核病管控放松。以后,随着耐药性增强、艾滋病蔓延、流动人口增加等,结核病又借机反扑,卷土重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其中肺结核病最为常见。历史上,结核病曾与天花、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从而给防治结核病带来突破。此后,随着抗结核药物研制成功,结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并在一些地区绝迹。为了纪念科赫的伟大发现,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预防结核病和肺部疾病联盟在年决定,将每年的3月24日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主要症状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结核病传播不分季节,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但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它属于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容易被人忽略。

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只在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

结核病的症状比较隐匿。肺结核的表现有:①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②咳嗽咳痰。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常被误诊为“感冒”或“气管炎”。③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④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不调等。

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症状。如胃结核,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等。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等。骨结核可出现关节疼痛、肢体缩短、跛行、低热、乏力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警惕结核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体液检测、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以及时鉴别、发现、确诊。

六大误区

近年来,尽管人民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条件亦不断改善,但全球防治结核病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依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小编特意整理了结核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结核病、战胜结核病。

误区一:结核病现在已不多见了

绝大多数民众甚至不少医务人员都认为,结核病早已不多见,即使患了结核病,也是“防有办法,治有措施”。实际上,我国目前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的结核病患者数位列世界第2位,我国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27个耐多药或广泛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我国,仍有不少结核病患者未被发现;在被发现的结核病患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进行治疗、延迟治疗或不规则治疗。可以说,我国结核病的疫情极为严重,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误区二:皮肤试验阳性就是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主要用于结核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以及检测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PPD皮试阳性就是患了结核病。实际上,下列4种情况均可出现PPD皮试阳性:①曾经感染过结核菌但未发病;②曾经患过结核病;③接种过卡介苗;④目前正在患结核病。具体是哪种情况,需由专业医生仔细辨别。一般地说,儿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提示患结核病的可能性大。

误区三:结核病都是传染病

人们普遍认为,结核病是传染病,都有传染性,患者必须住院隔离治疗。这种观点比较片面。结核病是由结核菌侵入人体所致,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如肺、骨、淋巴结、肾等。然而,由于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故只有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淋巴结核)患者并没有传染性。即使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2~4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细菌的活力也会减弱,对周围人群也基本没有传染性。目前,大部分肺结核患者可以在家治疗,不必住院。

误区四: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结核病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不适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不过,结核菌是一种相当顽固的细菌,尽管在用药2个月左右,大部分敏感菌可被杀灭,但少量非敏感菌可能依然存活。因此,结核病患者应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一般为6~9个月,以达到治愈和减少复发的目的。结核病专科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痰结核菌检查、放射学检查等结果决定是否停药。

误区五:患了结核病要“忌口”

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医务人员都认为,结核病患者要“忌口”,不能吃海鲜、公鸡、鲤鱼等。其实,除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太辣、太咸的菜)以避免咳嗽加重外,结核病患者并不需要“忌口”。鸡、鸭、鱼、肉、蛋、海货、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

误区六:得过一次以后就不会再得了

不少人认为,结核病患者康复后,就有了终身免疫,从此不会再得结核病了。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结核病患者经正规治疗后病情稳定,可停药。不过,其体内的结核菌并没有被完全消灭,仍可能有极少量所谓的“休眠菌”或“持存菌”会“潜伏”下来。一旦机体免疫力明显或长期下降,这些细菌就会“复苏”,慢慢生长繁殖,当菌量增多到一定数量后,结核病就会复发。因此,结核病患者康复后,一旦发现自己有精力不足、易疲劳、消瘦、胃口不振、潮热、夜间出虚汗、咳嗽(连续咳嗽2周以上)、胸部不适或疼痛时,必须及早就诊。

预防传播

一、控制传染源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因此早期发现患者,尤其是结核菌阳性者,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1次;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三、接种卡介苗

接种对象是未受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可使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四、加强身体锻炼

经常运动,合理营养,保持愉悦心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下决心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戒赌,不长期熬夜、不随地吐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等。

六、改善环境

减轻大气污染,保持工作学习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的卫生,经常到室外树木花草繁盛之处,呼吸新鲜空气,锻炼提升肺活量,增强抵御结核病的能力。

一群有信仰的中医人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shl/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