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抚州驻村扶贫,村民三次挽留能不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4/3/25 23:36:57   点击数:
 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一位67岁的老人驻村扶贫,

三次完成任务欲撤离时,

三次被村民挽留,

留下了一段佳话。

↓↓↓

这位老人是杨细芬,江西省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厂退休干部,年5月,受组织委派与另两位同事到乐安县流坑村扶贫。刚接到任务时,杨细芬很意外又很高兴。第一没有想到退休后组织上还这么信任自己,第二觉得能参与扶贫事业很光荣。在安排好九旬父母后,就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六旬书记这样扶贫

流坑是知名的千年古村,也是出了名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辖4个自然村,30个村小组,户近人口,其中贫困户多达户,贫困人口多人。省、市、县三级4个部门派出了连心小分队挂点帮扶流坑,杨细芬是第一书记。

△流坑古村(网络图)

杨细芬担任过多年的公司党办主任,

具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

扶贫工作如何做?

从调查研究开始。

他买了一部电动车,

穿行于流坑的田间小巷。

为尽快熟悉情况,

半个月才回家一次。

不到1个月时间,

走遍了30个村民小组,

走访了上千户村民,

记录了三本厚厚的扶贫日记。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杨细芬和其他帮扶干部一起,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先后为村里建起了一座两层、总面积多平方米的扶贫工厂,办起了眼镜车间,吸纳28户贫困户在自己家门口就业,人均年稳定增收2万以上;

修建了3条共长米的坝洲水渠、周家水渠、武当阁水渠和一座30平方米的的风雨亭,解决了多亩农田灌溉问题,多户村民受益增收;

扶持建立扶贫蚕桑基地两个,吸纳贫困户务工27人,贫困户人均年稳定增收1.5万元;

发展养殖、种植户户;

修缮了村委会办公大楼和活动场所;

开展了村庄整治,流坑村的景区公路、生活污水处理管网、民清古街改造、民宿改造、文保单位维修等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积极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杨细芬手机24小时开机,

村民什么时间来电话,

从不拒绝。

董龙生想养牛却不懂扶持政策,

董茶仔家3个孙子要办孤儿手续,

董国凤反映没领到义务教育补助

......

杨细芬带着帮扶干部

第一时间排忧解难。

去年6月董小华16岁女儿突发急性脑膜炎,治疗费用高达60万元。在县、乡两级的支持下,杨细芬利用民政求助、慈善资金和社会捐款等各种办法筹集了医疗费用,避免了董小华一家走入因病致贫的困境。董文明13岁孙子得了败血症,想放弃治疗,杨细芬上门作工作:“孩子的治疗不能耽误,医院,有困难,还有我们这些扶贫干部,还有党和政府。”在杨细芬的反映下,省建工集团、乐安县有关部门及时跟进,孩子得救了。

村里64位村民申请低保,杨细芬与村两委一起细细研究,户户调查。年10月23日,组织召开了流坑村低保评议会,取消了8位村民的低保,投票通过了28人的低保申请,村民刘财英告诉记者:“当初申请低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愿望实现了。杨书记实事求是,工作很到位!”

杨细芬的工作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

村民送了他5面锦旗。

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对他充分肯定,

挂点县领导只要到村里,

就找他一起进村入户,

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杨细芬自己也很满足,他说,

我年纪大,村民对我也更信任。

三留杨细芬

年9月,

省建工集团定点帮扶村调整,

不再挂点流坑,

杨细芬要撤离。

乐安县委主要领导与省建工集团领导进行了沟通,流坑村所在的牛田镇领导带着锦旗和镇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团,挽留杨细芬。杨细芬在日记中写道:“还有两天,省建工集团扶贫工作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单位去了,我因为是第一书记,县委组织部还没有任命流坑的第一书记,故还不能走。流坑没有脱贫,我也不愿意离开。”省建工集团同意了,但建议杨细芬不再担任第一书记。

虽然不是第一书记,

但杨细芬干劲不减。

年春节过后,乐安的精准扶贫工作以“零漏评”“零错退”“满意度高”的好成绩顺利地通过了省检。杨细芬又要走了。流坑村的村民急了,与他商量,能不能等脱贫工作巩固一段时间再走?为了感谢杨细芬等帮扶干部对流坑村扶贫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今年4月,流坑村委会特意授予了杨细芬等10位驻村帮扶干部为“荣誉村民”。这在流坑村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今年夏天,乐安县顺利地迎接了贫困县退出抽查。考虑到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父亲身体不佳,母亲双目失明,杨细芬决定回家尽孝。流坑村虽然脱贫了,但马上要进行村党支部书记选举和低保评议两项重要工作,杨细芬能不能再留一段时间?利用他的威信再帮一帮?

7月28日,

镇村帮扶干部赶到杨细芬老家进贤县,

看望他年近九旬的父母,

并征求二老的意见。

面对远道而来的干部,两位老党员动情地对儿子杨细芬说,“如果地方政府确实需要,能为流坑的脱贫再尽一份力,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当天,杨细芬带着百姓的期盼和父亲的嘱托,再次扎进了让他牵挂和不舍的流坑村。

记者在流坑村采访时,看了杨细芬的宿舍,10几平方米的房间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桌子上堆满了各种资料。杨细芬的生活条件可以说很一般,但他毫不在意,乐此不疲。南昌到乐安县流坑村有多公里,每次往返要倒三趟车,需要4个多小时。对于一位67岁的老人来说,这条路有点长,也考验身体素质。有人对他不理解,他则说这两年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两年。

(视频截图)

杨细芬告诉记者,

工作完成后,

9月底自己将告别流坑的乡亲

回南昌安度晚年。

这次村民没有再挽留。

在董文明家中,

其老伴胡洪英听到这个消息后,

只是久久地握着杨细芬的手,

没有松开。

推荐阅读

恭喜!千金陂!

曾文才记者范强陈源茂

见习编辑:胡琰

值班主任:万海燕

监制:陈细勤

才乡学堂

抚州小记者

问政抚州

给抚小布点亮小花花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shl/13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