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头痛原因: 内伤性:学习紧张、用脑过度、脑力劳动超负荷、长期失眠、喜、怒、悲、忧、愁、灾难性事故、忧郁、闷闷不乐等。头痛特点:头痛绵绵、时轻、时重,治疗:通窍开郁。 1)阴虚阳亢性头痛:头胀痛或热痛、痛在巅顶或两侧、或无定处、急躁易怒、恕时痛剧、视物模糊、眩晕耳鸣、口苦咽干。冶法:滋阴潜阳。 2)气血虚损性头痛:头痛棉棉、劳累痛剧、得卧痛减、头晕耳鸣、气短心悸、睡眠易醒、体倦乏力、面色无华。冶疗:益气补血。 3)痰浊性头痛:头痛昏蒙、阴天痛甚、胸腹闷满、食少恶心想吐、身重懒言、面目浮肿等。冶疗:化痰理脾。 4)血瘀性头痛:昏昏沉沉、朦朦胧胧、胀痛、刺痛、痛有定处、久久不愈。治疗:活血逐瘀。 外感头痛:风、寒、湿、暑、燥。 1)风寒性头痛:头痛发紧、恶风怕凉、喜暖喜热、喜用巾裹头、全身酸痛、身有寒冷、咽干不渴、外感性头痛病史虽短、短时间内头痛无休止。冶疗;疏风散寒。 2)风热性头痛:头热头胀、额胀痛如裂、全身疼痛、筋脉跳动、面红目赤、发热怕风、口渴喜饮。治疗;祛风清热。 3)风湿性头痛:头痛如裹、如同毛巾紧紧裹着的感觉、肢体困重、胸闷食少、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治疗:祛风利湿 头痛与脏腑、气血有关:左侧偏头痛或头角痛与肝有关;右侧偏头痛与脾有关;后头痛或头部有空空的感觉与肾有关;面色苍白、气短无力、健忘、失眠、头昏、隐隐头痛是气虚性头痛:自汗纳差、面色苍白无华、气短无力、头痛绵绵是血虚性头痛。头痛与经络有关:头痛与经络循环走行有关:阳明《胃》经、经前额、前额痛称阳明头痛;太阳《膀胱》经、经头后部、头后部痛称太阳头痛、头侧面左或右是少阳《胆》经、偏头痛称少阳头痛。厥阴《肝》经、经头顶、头顶痛称厥阴头痛。头顶怕风、怕冷、向外冒风,感觉有重物压顶。与经络与性生活有关头痛:病人对性生活性欲强烈、房事后头痛、腰痛,甚至有股气绕阴器或从小腹或从某处上冲达头顶,发生头痛。之所以头痛是因性生活过程中风寒入厥阴经。治疗:用引厥阴经中药。 此种头痛是疾病的症状,不是头痛病。颅内骨膜、腱膜、神经、血管等发生异常,表现头痛;颅内肿瘤、占位性疾病、颅内压增高头胀痛;颅内任何原因引起血管扩张、发炎、牵拉、脑血栓、脑出血均表现头痛;高血压头痛;高血压脑病头痛是血压高的同时有脑水肿。与高血压有关的头痛:感觉深部搏动样钝痛,伴有前额部或头后部紧压感,清晨睡醒头痛加重,起床后活动渐缓解。老年人血压特高,男、女分别有特《效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有头痛;脑缺氧头痛、高山病、煤气中毒、饮洒、药物反应;五官科疾病性头痛:鼻窦炎、青光眼、屈晃不正、中耳炎、鼻咽癌等。颈椎病性头痛:疼痛位於颈后、枕后、痛可达肩及上臂,颈活动受限,转动头部疼痛加重。血管性头痛、平卧时头痛加重、直立痛减轻、摇动头痛加剧;脑瘤性头痛:俯身、低头、头痛加重,基本上是体位改变头痛加重。 头痛与内分泌、季节、时辰有关:女士头痛与月经周期或更年期有关系;有的病人固定性季节发病;有阴雨天发病:头痛白天剧、夜向轻;睛天剧、阴雨天轻或反之;工作忙轻、工作闲头痛重;心情好痛轻、心情不好头痛重;早晨起床头痛重、夜间头痛消失或晨头痛轻、下午重。此种现象是人与《大自然》有关,中医医学认定人与天有关系《天人合一论》。或疾病与季节、时辰有关。 二种特殊性头病 偏头痛:偏头痛是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因有遗传因索、内分泌障碍、变态反应、精神因索等,病史久,症状比较重,发病前多有先兆如眼前闪光、头痛为剧烈搏动性,常伴有恶心、呕吐、倦怠无力、畏光、面色不好、眼鼻分沁物增多。偏头痛的确可致前庭功能异常,常发生头晕或眩晕。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有三个分枝。那个发病相应部位疼痛。特点:突然、阵发性、闪电剧痛如刀割、钻刺、火烫,突发、疼痛常持续时间短约数秒或数分。同侧面肌抽搐、眼充血流泪流涎。因舌动、说话、洗脸、进食三叉神经疼痛发作。早期间歇期长,随疾病的发展,间歇期短。多越发越重,发病与痰火上攻有关。 冶疗: 有独立的头痛病,头痛又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头痛病因复杂,表现多种多样,治疗的前题是辩病,在辨病的基础辨证,方能制定治疗方案,诒疗效果才能理想. 治疗新方法:“经络自疗三部曲” 第一步:以“意”通“经”:以意念之力激活人体经络之穴位,特别是任脉与督脉。 第二步:以“经”通“络”,在疏通经络,特别是任、督两脉的基础上,用意念之力,沿十二经脉走向循行、并按拧人体之穴位,(熟练可自由按拧,不必拘泥),使某些穴位带动络脉畅通。 第三步:疏通经络,还原筋骨,顺畅气血,百病自愈。 梳头歌 梳头能把百病治,自然疗法好处多。 清早迎着晨曦梳,早霞满面红似火。 中午对着青山梳,身似青松立山坡。 傍晚对着夕阳梳,夕阳无限溢心窝。 老亦梳来少亦梳,你梳我梳大家梳。 一日三遍好梳头,预防中风人自乐。 冬天对着雪山梳,风寒湿邪耐我何。 春天对着大地梳,青丝缕缕遍身苏。 夏天对着江河梳,经络畅达燥火除。 秋天对着蓝天梳,上台强力壮硕果。 一年四季坚持梳,健康在你手中握。 千首曲继万首歌,大家爱唱梳头歌。 不打针来不吃药,省钱方便易操作。 若要长寿勤梳头,抓住机遇莫放过。 梳头治头痛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他们常以指来梳头,称为“栉发”。如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晚年尤重以梳头养生,他有一首步月梳头歌,表露了作者借梳头养生的怡然之气。诗云:“羽虫见月争随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诗的大意是:在皎洁的月光下,秋虫翩翩起舞,我站在空旷的轩阁上,散开长发频频梳理,梳得头脑清醒,也梳得筋骨越来越强健。夜很深了,秋风露气无情地吹到白发根上,而我的头发却长得更茂密。另外,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发中竟长出许多黑发来。高兴得顿生灵感,吟道:“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醒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唐代医家孙思邈善于养生,正因他坚持“发宜常梳”;荣登百余岁寿域明朝养生学家冷谦,一生注重养生,所著《修龄要旨》一类书,提出“十六宜”第一就是“发宜常梳”。明代学者焦竑“焦氏类林”写道:冬至子夜时,梳头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为“神仙梳头法”。清朝慈禧太后。每日叫太监梳头,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梳头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按摩术,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它有利于疏通血脉,增强脑细胞的营养供给,延缓大脑衰老。现代医学认为,头发的生长与营养、血液微循环、内分泌以及人的免疫功能等内外环境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表明,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面的磨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牢固发根,防止脱发;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可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预防老年痴呆。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说人体上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聚会于头部,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在头皮表面,有数十个穴位和特别刺激区,故而勤于对毛发的梳理,梳子在这些穴位上刮动按摩,能起到刺激穴位、气血流畅、滋养头皮的作用,从而在改善人体的微循环状态中实现耳聪目明、健脑提神。这无不表明,头发生长与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关系,所谓发为肾之华、血之荣,毛发的盛衰荣枯,与人的肾血强弱有关。这就是为什么古人把勤梳发视为养生之道的道理。 网上有人按中医经络理论对梳头作了很好的概括: 发升阳,百脉顺畅。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百会、四神聪、上星、通天、眉冲、太阳、率谷、印堂、玉枕、风池、哑门、翳明等近50个穴位;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字形”的形态规律。梳头时按摩这些穴位,加强头皮经络系统与全身各器官部位之间的沟通,促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阴阳和谐,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清心醒目,开窍宁神,平肝熄风的功效。《诸病源候论·寄生方》说:“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可见,经常梳理头发具有升发阳气、通畅百脉、去病强身的作用。 祛风明目,健脑怡神。明代《摄生要录》中说:“发多梳,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焦氏类林》中说:“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名为‘神仙洗头法’。”《圣济总录·神仙导引》说:“梳欲得多,多则去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研究表明,梳头时梳齿与头发的频繁接触摩擦,头皮末梢神经受到刺激后可产生电感应,通过大脑皮层,使头部神经得到舒展和松弛,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和增强对头皮及脑细胞的血氧供应,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脑功能,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从而延缓了大脑的衰老。坚持梳头对预防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等病大有裨益。 疏通血脉,消除头痛。中医认为疼痛的机理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而梳头能通络活血。《摄生要录》中说:“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疏通血脉,散风湿。”当头皮受到梳摩的剌激后,产生的生物电流,可直透皮肤到达骨膜,解除血管痉挛,血流通畅而疼痛顿失。对肌肉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头痛,梳头可起到良好疗效。 日梳百遍,秀发飘逸。《黄帝内经》中有“一日三篦,发须稠密”之名言;《养生方》中说,梳头具有“发不落而生”和“头不白”的奇效。研究表明,头皮层下面有一个神奇的造发系统,每一层组织不断地吸取营养和氧气来支持头发的生长。梳头时的温和剌激,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满足头皮及毛发的血氧需求,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头发变得乌黑光润。 梳头疗法是以经络全息学说和大脑功能定位学说为理论基础,使用梳具刺激头部穴区和脏腑相对应予头部体表的全息区,将操作所产生的生物信息,通过经络和全息的感传关系,使头部毛孔开泄,邪气外排,同时疏通经络,宜通气穴,振奋阳气,补氧祛瘀,调理脏腑,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因此梳头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健体美容,是一种卓有成效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自然疗法。另一方面可以部分取代药物或其他疗法,或作为对疾病的辅助疗法,具有实用、灵验、方便、安全的特点,只要人们学会经络全息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坚持每天早晚梳头,有目地进行自我治疗保健,一定会取得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效果。 因此,我们这套操就编了一节“龙爪梳头”,以指梳发时,十指微屈,从额前至枕后,从颞部至头项,每回64次(即八个八拍)。由前额向后梳,用力适中,动作缓慢柔和。当然我们平时还可用木梳(黄杨木、牛角),2分钟内梳次为一回,每天早晨梳2~5回,下午或傍晚再梳一次,以头皮有热、胀、麻感为佳。其实,我们每当理发洗头时,就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梳理完发人感到特别精神,容光焕发。总之,经常用梳理头发,能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头发营养。用脑过度感觉疲倦时,梳头数分钟,则会感到轻松舒适。“发为血之余”,常梳发还可使头发根部血液循环加快,细胞得到充分营养,从而令发根坚固,发色黑润,并起到耳聪目明、醒脑提神、养生保健的作用。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内容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本平台旨在传播养生知识。点个在看,一起为健康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