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
杨存军:妙手丹心谱大爱
——记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杨存军
1
从医近30年来,每天不停地穿梭于手术室和病房之间,有人问他烦不烦,他笑一笑说,医生的职业就是这样。用一句最朴素的话诠释了医者的大爱与情怀,他就是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的主任杨存军。如今,他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已行脑血管造影余例,颅内外血管支架手术余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余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杨存军,男,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第四军医大学硕士,主任医师,中国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会常委,陕西省卒中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榆林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现已行脑血管造影余例,颅内外血管支架手术余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余例。获国家专利发明1项,榆林市科技进步奖2项,科研成果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对疑难危重抢救有独到之处,对眩晕、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治疗有很高的造诣。
立志:当一名好医生“我们家孩子多,负担重,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但是后来身体不好,所以就想着学医来减轻他的痛苦。但是很可惜,在我毕业前夕,父亲就不在了。”时隔多年,杨存军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选择医生的初衷。
“我家在佳县农村,80年代求学那真是很不容易,从家里到西安路上就要走3、4天,榆林当时没通火车,学生证买火车票便宜,为便宜十几块钱,我就蹭货车去山西,再坐火车到西安。”杨存军说,“那个时候就医条件差,农民穷,每到放假回家,附近的村民都会来找我。我就用书本学到的知识尽量给大家解答,不懂的就把症状记下来,到了学校问老师、查资料。”饱受疾病困扰的乡亲们让他深刻体会到医者的重任,更加坚定了当一名好医生的决心。
年杨存军来到榆林二院,刚刚参加工作时,医院科室划分并不像现在这么详细,还是大内科制,因陕北地区生活习惯问题,居民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而脑血管病致残、致死率也居高不下,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杨存军选择神经内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我就想尽量为患者和家属减轻痛苦。”杨存军说,“能治好病人,医院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我会有成就感,一切苦和累都不记得了。”
热爱:治病更要医心医学是有温度的学科,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治人,更要医心。杨存军也是禀着这样的理念对待患者的。
15年前的一个早晨,杨存军刚上班到值班室换衣服时,突然有一位佳县老乡进入值班室向他双膝跪下,原来老乡的儿子当时15岁,医院诊断为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对各种药物耐受,这是他唯一的孩子,回家后听人介绍,榆林二院有个杨存军医生医术很好,就来碰碰运气。杨存军说:“当时我觉得很为难,医院都说治不好,我行吗?但看到老乡无助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就答应试试看。”患者住院后病情很严重,持续高烧,剧烈头痛呕吐,身体几近衰竭,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确定了治疗方案,应用腰穿鞘内注射给药法。每隔一天做一次腰穿,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减轻颅内压,同时给鞘内注射激素、抗结核药物及防蛛网膜粘连药物,静脉应用古老的抗结核药物及营养支持治疗,20多天后病情有所好转。杨存军发现那位老乡早晨下午每顿只吃一个馒头一碗白开水,了解后得知由于长时间给孩子看病,不仅花费完了家里所有的钱,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现在连孩子治病的钱都筹不到,已经有了放弃治疗的打算。看到这种情况,杨存军心里五味杂陈,放弃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实在太可惜,于是决定一起共度难关,虽然自己也经济不宽裕,但还是把随身携带的元交到老乡手上给孩子治病,从那天起,杨存军每天在家特医院给患者父子吃,两个月后,孩子痊愈出院,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杨存军总是说,“要真正把患者当成亲人,想一想,如果面前是自己的亲人,你会为他选择哪种治疗方案。”实际工作中,他总是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效果。曾经有患者质疑他为什么人还没有出院就停了一些药,杨存军耐心地解释,很多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了巩固期,这个阶段虽然看起来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已经不需要再用药了,而是需要康复锻炼,这个时候开药反而对患者恢复不利。“没必要的药就坚决不能开,有些时候病人和家属不懂,但医生绝不能因为他们要求或者说这个药价格高就开给患者,一定要对患者负责。”
未来:带好后备人才要当一名好医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刚步入临床实践之时,为了尽快提升专业技能,杨存军在日常工作中勤加照看患者,同时不断学习前沿医学理论,让临床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他率先在榆林市开展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也是榆林市内第一个应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人。拥有国家专利发明1项,榆林市科技进步奖2项,科研成果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杨存军带出的团队同样优秀,他的科室在榆林市内率先应用YL-I型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完成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的建设工作和榆林市二院卒中中心的建设工作,并晋升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杨存军说:“目前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陕西省只有三家,榆林二院是陕北地区唯一一家。我们不单单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还是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单位,榆林神经病学和神经介入学会的主委单位。”
从医至今,杨存军的手机总是24小时保持畅通,为的是随时返回岗位进行危重病人抢救或急会诊。谈到未来,他笑着表示,毕生执着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人生之幸事,未来将会继续不遗余力地培养科室年轻的大夫们,让更多的百姓受惠。
往期回顾
第一期
贺加明:治病常蕲三折肱
第二期
贺波:医路逐梦践初心
第三期
牛建生:每思病患有初心
第四期
赵文玉:大医精诚济桑梓
第五期
贾喆:“火眼金睛”识病魔
第六期
杨中民:妙手回春医百病
第七期
陈永胜: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八期
梁小平:用“心”守护每一次脉搏的跳动
第九期
谢虎:心为济世挽沉疴
第十期
李华:当好医生的“眼睛”
第十一期
杜光勇:光操“头等大事”勇探“生命禁区”
第十二期
吴桂莲:桂质莲馨惠苍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左右滑动浏览-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