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
虎哥
病毒性脑膜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缺乏快捷有效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临床上靠脑脊液常规生化来间接判断,但对一些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借助脑脊液细胞学来鉴别。
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是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占60%-90%,由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组成;另可见少量脑样细胞、浆细胞、多核淋巴细胞等。单核细胞占20%-40%,可见激活型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中性粒细胞占0%-10%。在疾病早期可有一过性增多,可能被误诊为化脑。
附1例报道:男,49岁。因头痛伴发热20天入院,既往无高血压、脑梗病史。查体:体温37.9度。神志清,有轻度脑膜刺激征,四肢运动感觉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浑浊,脑脊液蛋白mg/L,细胞数*10^6/L,糖和氯化物正常。
这些脑脊液指标高度提示是化脓(细菌性)性脑膜炎,但脑脊液细胞学却呈现出典型的淋巴细胞反应特征,给予坑病毒治疗后复查脑脊液各项指标进行性好转。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病人发热头疼等症状消失,临床痊愈出院。
图1:治疗前高倍显微镜下见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占90%以上,含小淋巴、大淋巴、转化型淋巴细胞、浆细胞等,且胞核胞浆着色重。提示细胞增殖活跃,处于病毒感染急性期。
图2:抗病毒治疗4天后高倍镜下见脑脊液中有核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比例增多,胞核胞浆着色减轻,提示感染有所控制。
图3:抗病毒治疗12天后高倍镜下见脑脊液中有核细胞进一步减少,胞核胞浆着色进一步变淡,提示感染已控制,疾病进入恢复期。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白癜风能好吗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