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二小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1-6-22 21:30:43   点击数:
 

潼川二小

FIGHT

秋冬季传染病

预防知识宣传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卫生工作,防止学校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向全校师生告知和宣传相关防控知识。内容提要:1、学校常见传染病。2、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3、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4、传染病的隔离治疗时间及隔离天数。

学校常见传染病

一、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01

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02

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并发症: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如何预防:

01

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02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03

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04

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05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90%的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

06

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隔离时间不少于21天),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三、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预防:

01

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02

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四、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流行病学: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02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03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04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05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6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07

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五、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乙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预防:

01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02

急性期病人应隔离。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怀孕。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忌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

03

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

04

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疫苗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如丙种球蛋白等也可增加抵抗力。六、肺结核肺结核,过去曾被称为“痨病”,又被称为“白色瘟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分为原发性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浸润型肺结核(III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结核性胸膜炎(V型)等。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01

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可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02

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03

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七、诺如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

预防诺如病毒:

措施一: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再冲洗干净;外出回家后先洗手,饭前便后也要洗手;减少外出和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做好食物的保鲜工作,避免交叉污染。

措施二:食品卫生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贝类海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措施三:饮水卫生

确认水源安全;不喝生水;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八、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⒈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⒉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⒊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⒋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⒌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⒍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可以经由飞沫传播,如果手接触病毒后没有洗干净就接触嘴巴、鼻子等有黏膜的组织,也能感染病毒。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预防措施:

0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使用功能好的空气净化器。

0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多喝水,尽量不吸烟,不酗酒,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04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05

不要滥用抗生素,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肠道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只有经口食入才引起发病,其途径有:1、经水传播:被这些致病菌污染的地面水进入未完全密封的水井,或在江河洗涤病人衣物、倾倒吐泻物;带菌的船民排泄物直接污染江河水等。人们如果喝进被污染的生水,或用这些水洗刷食具、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致病菌便可经口而进入人体。这是大规模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2、经食物传播:食物对本病的传播作用仅次于水。携带致病菌的食物有:受致病菌污染水域的海产品;用受污染的水洗涤水果、蔬菜;或加工后可直接食用但再受污染的食品,或生熟共用砧板切的熟食。3、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是经手传播。即健康人的手接触了受致病菌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食品而引起传染。苍蝇叮爬污染物后再叮爬食物引起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知识水平;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管好饮食卫生;要采取措施保证师生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一旦发现疫情(包括可疑病例),要本着“早(时间早)、小(范围小)、严(措施严)、实(落在实处)”的原则,认真处理疫点和疫区。。对个人预防肠道传染病,做好以下三点:食熟食、饮开水、洗净手。食熟食,指不吃生食物,要吃煮熟的食物,隔餐食物也要重新加热煮熟后才食用;生熟食物不要混放,要备有分别切生、熟食的砧板;未消毒和已消毒的食具要分开存放。饮开水,就是不喝生水,要饮开水。洗净手,要求出饭前便后,都要用肥皂洗手。传染病的隔离治疗时间及隔离天数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发病后21天)。流行性感冒:隔离至发病后不少于7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隔离至体温正常。水痘:隔离至皮疹干燥结痂,不少于发病后14天。手足口病:隔离不少于发病后14天。麻疹:隔离至不少于发病后14天。细菌性痢疾:隔离至不少于发病后14天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隔离至不少于发病后10天。诺如病毒性腹泻:隔离至不少于发病后7天。风疹:隔离至不少于发病后7天。肺结核:医院出具康复证明为止(医学观察70天)。对隔离期内的学生,老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主动向学校报告学生健康情况和生病及治疗情况,随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拥有安康、拥有快乐!因为有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nmyyl/1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