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廊坊卫生” 1.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3.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的长大,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4.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后能使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可阻止结核杆菌在人体内的繁殖和播散,因此它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有较好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结核病高、中等流行地区,新生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我国的免疫程序是新生儿出生时接种1剂卡介苗。 5.新生儿为什么要在出生后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来源于母婴垂直传播及儿童早期的感染,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易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岁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将有90%以上的人会变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由此可见,新生儿预防乙肝尤为重要。所有的新生儿都应当在出生后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按照0、1、6月龄的免疫程序,完成3剂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 6.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 接种不同剂次乙肝疫苗后一般都会产生抗体。研究证明,全程接种3剂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的几率大、滴度高。据观察,接种第1剂后,约有30%~40%的人产生抗体,接种剂后,约有60%~70%的人产生抗体,完成3剂全程接种后可使约90%以上的人产生抗体。 7.为什么脊灰减毒活疫苗不能带回家服用? 疫苗需要由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和预防接种人员提供预防接种服务。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冷冻储存疫苗。接种时须用凉开水溶化后喂服,这样才能保证疫苗的效果。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至少30分钟。因此不能带回家服用。 8.多次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是否对身体有害?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的每一种疫苗都有规定的免疫程序,适龄儿童只要按程序服够剂数即可。但在补充免疫活动时,可不论接种史,所有无禁忌证的适龄儿童一律接种1剂或剂疫苗,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漏掉一部分易感儿童,同时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脊灰减毒活疫苗是安全的生物制品,多次服用不会对身体有害。
9.提早接种了某一种疫苗,是否会对孩子身体有伤害?提前接种疫苗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害,但有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了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最好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10.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有何不同?如何选择? 我国上市后的所有疫苗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均得到证实。接种何种疫苗,家长可自行选择。 11.两种疫苗是否可以同时接种?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4周再接种。 1.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如果监护人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异常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报告。 13.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如何处理? 接种疫苗后,应在预防接种单位留观至少30分钟。 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如果发生严重反应者,应及时就医。
廊坊卫生:
廊坊市卫生热线服务中心的官方白癜风论坛沈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