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学指南三除了产生抗体,疫苗还有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2-1-30 14:11:38   点击数:
 北京医院治疗荨麻疹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关键词:疫苗免疫本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10min原文标题:Aguidetovaccinology:frombasicprinciplestonewdevelopments上期说到,疫苗主要通过诱导抗体的生成来提供保护作用,而T细胞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得年左右,甲型HINI流感流行,当时对接种疫苗是否成功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检验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体。但其实,疫苗的作用,远不止产生抗体这么简单。1.免疫记忆除了产生抗体,疫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免疫记忆:在遇到病原体时,接种了特定病原体抗原的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快、更强地产生免疫反应。

当病原体潜伏期长到足以产生新的免疫反应时(如乙肝等),免疫记忆足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但这种免疫记忆不足以保护人体免受迅速入侵的细菌(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的感染,当抗体水平下降,疫苗诱导的免疫记忆个体仍然可发病,但免疫反应作用会相对较强。

抗体水平下降速度与接种者年龄相关,婴儿由于缺乏记忆B细胞存活的骨髓壁龛,抗体下降速度特别快。此外,抗体水平下降还与抗原性质和注射加强剂的数量等因素相关:一些病毒的疫苗可以提供数年的保护,部分减毒活疫苗注射过后也会提供终生保护;对于麻疹来说,灭活疫苗的抗体持续时间比减毒活疫苗更短。因此,在儿童时期提供加强剂量的疫苗(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小儿麻痹症疫苗等),使抗体水平维持在保护阈值之上,是一种预防方式。

.群体免疫

除了预防疾病之外,疫苗可以防止无症状感染或病原体定植,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建立群体免疫。事实上,诱导群体免疫可能是免疫规划最重要的特征,每一剂疫苗所保护到的人比疫苗接受者多得多。

虽然直接保护个人是大部分疫苗开发的重点,但更关键的是疫苗引发的群体免疫。在人群中,一些人没有或无法接种疫苗,另一些人即使接种了疫苗也没有产生免疫应答,然而如果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接种了疫苗,疫苗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展,而且可以打断病原体的传播,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不同病原体的群体免疫门槛不同,高传染性对应更高的接种率,如麻疹和百日咳需要95%左右的人口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爆发,而流感的理想疫苗覆盖率是80%。但疫苗接种率过高也有缺点,因为没有病原体传播将阻止接种个体的自然增强,如果不使用加强剂量的疫苗,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群体免疫成功的案例之一是英国通过对青少年接种疫苗,阻断荚膜脑膜炎球菌的传播;而HPV疫苗最初引入是为了控制HPV诱导的宫颈癌的发生,主要针对女性,后来发现男性接种也可以通过群体免疫减少人群中HPV感染的负担。

不得不说,新冠早期英国人提出的“群体免疫”思路确实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面对一种新型病毒,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依靠感染产生的群体免疫是危险且不负责任的。

3.预防感染和非特异性效应

卡介苗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可以通过T细胞免疫减少血液中结核杆菌的传播,表明其预防疾病的作用。

另一方面,卡介苗还存在诱导先天免疫预防感染的作用:一项研究表明,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面对结核病爆发时,较少的释放IFN-γ,即较少的产生T细胞反应。表明其诱导一种先天免疫反应导致细菌的早期清除,并防止引起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感染。研究表明,儿童在接种卡介苗后,死亡率的降低远超出预期死于结核病的数量。

另一个例子是麻疹会耗竭现有的免疫记忆,增加患病儿童死于其他原因的风险,而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降低这些死亡率。

理解这些保护性先天免疫反应的诱导对疫苗的开发有巨大的价值,然而,大部分疫苗研发的目的是发现病原体的特异性效应,因此,这些重要的非特异性效应难以评估。

DOI:10./s-00--7(下载不了文献的小伙伴可以给后台留言,我们私发给你哦~)不知不觉,创建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nmywh/1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