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6-11-28 19:57:43 点击数: 次
儿科笔记(25)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常见的新生儿颅内感染性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且有着很高的病死率。该病常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导致诊断及治疗的延误。病原学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存在地区性差异,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条件致病菌,发达国家B群链球菌(GBS)是主要病原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早发型及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质量儿,大肠杆菌为最主要病菌,发展中国家以革兰阳性球菌及大肠杆菌为主。因为脑脊液(CSF)培养阳性率非常低,且需时较长,所以,了解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能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一定的方向。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预后与诊断早晚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极为重要,但临床表现不典型,以体温异常、精神/意识改变及惊厥为主,颅内高压症状不明显,惊厥发作不典型以微小型为主,不易被发现,临床表现中发热为首发症状;其次表现为精神反应低下、吃奶少/吐奶等,而惊厥、前囟隆起、颈抵抗等仅占少数患儿;嗜睡、昏迷以及伴有呼吸衰竭、休克等多为发生在早产儿或重症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早产儿的表现以肌张力低下为主。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表现与脓毒症类似,或常常在脓毒症中合并发生,目前主张对诊断或疑诊脓毒症患儿应常规行腰椎穿刺(腰穿)排除颅内感染。此外,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增高也是常见表现,对于发热、CRP水平明显或持续升高以及有反应低下、进奶少/吐奶等表现的新生儿以及考虑脓毒症的新生儿应行腰穿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CSF培养阳性是目前确诊的唯一途径,但CSF的培养阳性率极低,临床CSF生化及常规检查的异常,如CSF白细胞计数20×/L,葡萄糖降低,蛋白升高也是诊断的依据。但CSF培养需时长,且早期阶段或经抗生素治疗后CSF的培养常为阴性,生化及常规可能正常,甚至CSF送检的及时性等均可影响CSF生化常规的结果。研究发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的应用有望达到早期诊断并鉴别病原菌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但目前仍以临床表现及CSF常规、生化及培养的检查为主,更应注重临床表现,尽早腰穿并及时送检CSF以提高早期诊断。治疗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作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已经由传统的氨苄西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转为首选三代头孢菌素类。大肠埃希菌感染首选头孢噻肟钠。铜绿假单胞菌者仍首选头孢他啶;病原菌不明确时常常可用头孢噻肟钠联合大剂量青霉素;美罗培南则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或重症患儿的首选药物,而对明确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部分地区常直接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欢迎大家加入儿科QQ群()交流
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