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来
啦
!
预防春季传染病,从你我做起
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节,而我们的小朋友们年龄较小,抵抗力偏弱,极易被病毒入侵体内。为了让万恶的传染病远离宝贝们,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关于传染病的知识吧!
春季常见传染病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发症状会出现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酸痛;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播、传染性强;通常3-14天自愈,重症者会危及生命。可在幼儿园引起爆发性疫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手段。
02
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有自愈性。有极强的传染病,结痂脱落后无传染病;向心性分布的斑疹、丘疹、水泡,多数患者极少复发,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形成抗体。严重患者可并发脑炎、肺炎等,严重者可因出血或脓毒症等致死。
03
流行腮腺炎
流行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通过飞沫传播,应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后会获得持久性免疫,再次感染非常罕见。值得注意的是,腮腺炎病毒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其他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等。
04
猩红热猩红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口、鼻黏膜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高热骤然发生,皮肤在24小时内弥漫发红及满布猩红色小点,口周苍白,咽部显著充血,舌因舌乳头红肿而呈杨梅状。出疹后经5~7天,红斑开始消退,以后皮肤脱屑。
05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身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后,肠道病菌引起的发热和咽部疱疹。多见于儿童,可以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传播。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在38.5以上,咽喉部肿胀疼痛,同时伴随吞咽困难的症状。检查时,可发现软腭、悬雍垂、咽喉壁等处,有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3-5天后,丘疹逐渐破溃,生成溃疡,咽痛加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06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高发于每年5月,9-10月,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其主要表现为: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儿的手脚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儿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臀部),但不痛不痒。少数患者会出现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可发生死亡。
07
流行性结膜炎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大部分发生在春季,主要症状是眼睛红、异物感、流大量水液分泌物,但基本不会造成视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尤其是腺病毒和肠道病毒的传染性相对比较高。由于病毒传播的特点,患有本病时,一定要预防家庭内部传染,以及密切接触传染。要做到相对隔离,尤其是毛巾或日常的用品一定要做到隔离。
预防春季传染病传播要做好以下几点
01、适时增减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02、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少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手部卫生,用肥皂、流动水冲洗。
03、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儿必要时要吃点鱼肝油和钙片。
04、充足睡眠:春天易发生"春困",保证小儿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05、加强室外活动:春和日丽,万物生发,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小儿造血及免疫功能。
06、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
贺兰县幼儿园预防春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
您好!春季天气开始转暖,同时各种病原体也开始蠢蠢欲动,成为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园是幼儿群居的场所,儿童相互接触密切,又处于传染病的好发年龄期,属易感人群,保护好这个群体不受传染,是防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
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
1、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由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中度以上发热,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麻疹黏膜斑,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并有黏膜充血。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
2、水痘:可通过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疤痕。
3、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临床表现: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黏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4、风疹:可经患者的口、鼻及眼部分泌物直接传染给易感者,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中度发热1~2天,咳嗽、喷嚏、流涕、头痛、咽痛、结膜充血。发热1~2天后出现浅红色斑丘疹,有的融合成片,疹退后无色素沉着。除手掌、足拓外,皮疹遍布全身。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上以突发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出现淤点或大块淤斑,及出现脑膜刺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
6、手、足、口病:直接接触患者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发病的7天中。临床表现:口痛、厌食、低热。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黏膜、硬腭等处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手、足掌背可见几个~几十个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为了您孩子的健康,建议您做到以下几点:
1、多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