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六一”,一个完全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刚刚长大的我们还在怀念那些年玩过的玻璃球,听过的小虎队,看过的机器猫。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步入科技化网络化的童年时代,看似先进优越的成长环境,在我们的耳边却经常传来令人痛心的儿童安全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保障儿童健康安全,才是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莞家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几种日常最难察觉的儿童安全问题。
一、射频电磁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RIC)已把射频电磁场定义为2B类致癌物质。同属其列的还有铅、氯仿、汽油尾气或杀虫剂敌敌畏(DDT)以及超过种其他物质。而射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是无线电广播、电视机、微波炉、手机以及Wi-Fi设备。
现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迈向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人们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每天飞速地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随着各种移动终端和Wi-Fi网络的普及应用,人类已然暴露在一个巨大的射频电磁场环境当中,而这样一个几乎没人能够抽离的大环境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身体状况。
据报告作者称,儿童和胎儿会吸收更多的微波辐射,这是因为他们的体格相对较小,头骨更薄,而脑组织更具辐射吸收力。他们还指出,从暴露于一种致癌物质到最终癌变,其平均时间是30年或更长,这也用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饮食健康、作息规律的年长者莫名地加入到癌症患者行列的原因。因此,从小给孩子一份守护终身的寿险保障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二、儿童用药
起初,莞家原本想就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论述,但在大人食品安全都没法保证的当下,谈儿童食品安全似乎显得过于滑稽,倒不如让我们直击那些监管更为严格的儿童药品,毕竟一些较乐观的家长总是能够相信食品出了问题,药品能够解决。但残酷的现实是,药品非但不能解决,反而暴露出更多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主观上除了家长们缺乏用药常识,存在用药误区之外,摆在我们面前最客观的原因即是真正的儿童专用药物严重缺乏。
——儿童药物有多缺乏?
我国目前多种药物中,儿童药物大致仅有60种,因缺儿童药,很多儿科医生被迫给孩子使用成人药品。且按照相关要求,儿童药一般应为颗粒剂或口服剂,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90%以上的药品都没有儿童剂型。有些成人药品孩子难入口,因此很多家长在孩子吃药的时候把片剂或胶囊“掰”开。如此服用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而且也难以准确控制孩子服药的剂量。很多药品成人使用不会有问题,儿童使用就出现问题。这其实并不是药品有什么问题,而是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不同,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药不医病反致病的后果。
——研制儿童药物究竟有多难?
首先,儿童临床试验志愿者难寻。参加儿童用药临床试验必须获得儿童法定监护人同意,但几乎所有家长都不愿让孩子参与药物的临床试验,受试儿童招募组织极为困难。同时,投资需要翻倍。儿童药的临床试验金钱与时间投入巨大,是同类成人药的2-3倍。加之儿童药使用范围有限,所以这种投入大产出小的项目鲜有药企积极参加。
看来儿童用药的问题是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如果用药成问题,病情一旦恶化加重,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高昂的医疗费用,以下即为读者提供了各类儿童重大疾病治疗费用的参考表:
疾病类别
平均治疗费用(元)
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6-10万/年(透析),40-50万(换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根据分型费用差异极大,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则需约15-30万
白血斌
10-60万
血友病
10-20万/年(根据出血程度以体重费用相差极大)
恶性脑肿瘤
根据疾病类型、程度差异很大
恶性淋巴瘤
10-30万(化疗)自体移植平均费用10万元
1型糖尿病
门诊治疗药品-元/月,器材费用元/月,监测检查费用元/月;急性期需住院约元/次。但如发生严重并发症,费用则无法估计且预后难料
癫痫
门诊治疗普遍型-元/月,难治型-0元/月:急性发作时需住院治疗,约0-10元/次住院
脑瘫
根据程度费用1万至10万以上早期治疗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门诊治疗即可,轻度-3元/月,中度0元/月,重度-6元/月
先天性心脏病
2-4万(简单先心)
重症肌无力
80%为眼肌型,门诊治疗-元/月,全身型较重,需住院治疗,给1-2万/次住院,但此型死亡率较高
唇腭裂
0-5万
川崎病
2万元(无冠脉损害者)
结核病
首次住院确诊及检查费用:结核性脑膜炎-元;肺结核-元(不包括难治性结核)之后口服药物维持半年至两年左右不等,扣分药物费用极低,整个费用约为2万元
(以上数据来自搜狐网公益频道《儿童各类重大疾病治疗费用》)
这些治疗费用高的疾病对家庭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是相当重的,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量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建议每个新生儿家庭最好是为孩子投保一份少儿重疾险,以有效规避无钱医病,因病致贫的情况发生。
三、交通安全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而这一死亡率数据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数据来源《北京晨报》)这其中包括交通事故导致的直接死亡和间接死亡,而间接死亡大多数是因为家长对于儿童乘车安全的疏忽导致的,此时,笔者相信会有不少自信满满的家长站出来表示自己在这类安全问题上已足够重视,在此,我们不妨做个小小的测试,评估以下哪几个选项是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生过的:
以上的每一项疏忽都有可能在发生车祸时导致儿童丧生。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一个充足的意外保障绝对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