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无药可治听金牌讲师怎么说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6-11-3 15:02:47   点击数:
 

结核病发病率持续走高,耐药结核病控制不理想,儿童结核病难治性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医生站最佳人气教师卢水华教授有话说!

受访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水华教授

记者:kuku兜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我常常记不住您的相貌和名字,却能牢牢记住您的X光片的细节,哪怕时间过去了廿年!”

这是写在卢水华教授个人主页上的一句话,也是对卢教授医术医德最好的概括。

记者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时已是下午4时。此时卢教授的门诊时间还未结束,诊室门口仍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其中有不少患者体型消瘦、面色黑红,一看就知道是卢教授的老病号了。

在等待期间,记者透过窗发现了卢教授诊室中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感谢锦旗,而落款却都是结核病的小患者们。

卢水华教授诊室一角。

作为结核科医生,卢教授怎么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中国的结核病防治现状如何?最大的阻碍又是什么?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开始了对卢教授的专访......

看了一整天门诊,略显疲惫的卢教授本应就此结束工作。但听说本次专访将推送给近17万的呼吸科医务工作者后,卢教授马上打起了精神,从结核病的历史讲起,再谈到了中国肺结核的现实境况,最后对耐药结核病及儿童结核病的严峻形势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及希望。

结核病的前世今生

自古以来,结核病已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骨化石和埃及年前的木乃伊上,就发现了脊柱结核。在我国,距今多年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左肺上部和左肺门处发现了结核病钙化灶。那时,人们仍不知道这种能让人迅速衰弱直至死亡的可怕病魔究竟从何而来。

直至年3月24日,科赫宣布了结核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科赫的这一发现,为人类抗击“白色瘟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科赫及其发现的结核杆菌

根据WHO年的结核病年度报告,凭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全球在-年期间,共拯救了万人的生命。但是结核病仍然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

年,估算全球有万新发结核病病例。年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夺取了万人的生命。全球前10位死亡原因排行榜中:结核病超过HIV/AIDS,成为传染病死亡原因的首位。

为何结核发病率屡增不减?

据WHO估算,我国年的新发肺结核人数为93万,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仅次于印度(万)和印度尼西亚(万)的全球第三位结核病高负荷国家。

年各国结核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三。

究其原因,卢教授将之归结为以下四点:

?耐药结核病的盛行:

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万,新出现耐药结核病患者5.5万,均占全球的1/10。耐药结核病的难治性及其较强的传染性造成了结核病的控制始终不甚理想。

?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

近年来,虽然结核病的分子免疫学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但要将这些“高精尖”技术普遍运用于临床仍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筛查肺结核的主要手段为痰涂片联合药敏试验,这种方法检出率较低、所需时间长,往往容易导致结核病的误诊、漏诊,从而耽误病情。

卢教授称,事实上,目前耐多药结核病的检出率很低,每年仅能检出例,仅为统计数据(5.5万人)的10%。

?抗结核新药研发进展缓慢:

抗结核新药研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多年来,结核病的首选用药几乎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卢教授指出,缺乏“好的工具”,结核病防治工作就只能停滞不前。

?公众及非结核病专科医生对结核病认识不足:

医院没有开设结核科,医院实验室结核病检测技术也处于相对弱势,这就导致了医院首诊时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由于诊治不及时,许多极具传染性的结核病人仍在社会中大量排菌,后果严重。

卢教授指出,对于临床上咳嗽咳痰2周以上,合并咯血、低热盗汗等典型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及时转入结核病专科诊治,从而形成完善的结核病转诊机制。而对于症状不典型者,也应在鉴别诊断中添加上结核病一项进行排查。

结核病其实是一个多学科的疾病,病灶可以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加强对结核病的认识和学习,以及顺利有效的转诊方式是结核病早期诊断的有效保障。

耐药结核病,真就“无药可治”?

卢教授指出,当耐药结核病进展为耐多药结核病,甚至广泛耐药结核病时,它就是无药可治的。

据统计,年WHO估算全球新发生48万耐药结核病(MDR-TB)病例中,仅有约26%(12.3万)的病例得到检测和报告。而年开始接受MDR-TB治疗的病例约为11万,全球平均治疗成功率仅为50%。

-年新发结核病病例中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

即使得到明确诊断,MDR-TB的治疗仍存在着巨大挑战。治疗难度大、疗程长,病人往往难以耐受长期大剂量抗结核药物化疗带来的多重副反应。

幸运的是,新的抗结核药物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多,WHO新指南提出的耐多药结核病短疗程化疗方案也给一部分患者带了新的希望。

迄今为止,耐药结核病仍然是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仍是加强DOTS策略,即为对非住院肺结核患者实行全面监督化学治疗,从而可保证患者规律用药,提高治愈率。另一方面加强对MDR-TB的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治疗以阻止其进一步传播。

“全球儿童结核零死亡率”,做得到吗?

儿童结核病与成人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痰含菌量少、标本采集困难,症状不典型,易全身播散,从而易进展至重症结核。此外,儿童药物代谢的特点不同于成人,在结核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方面仍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下的指南参考。这些因素都使儿童结核病的诊治面临着巨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尤其是婴儿和5岁以下的潜伏结核感染,具有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高风险,容易发生结核性脑膜炎、结核全身播散甚至死亡等严重情况,同样不容忽视。

卢教授称,面对儿童结核病的严峻形势,“零死亡率”或许仍是个畅想。只有







































白斑疯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bzzs/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