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耳道流分泌物2月,加重伴听力下降半月。
现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两侧耳道疼痛,后流出少量分泌物,医院诊断为“中耳炎”给与抗感染(具体用药用量不详)治疗,症状未缓解,半月前患者听力下降明显,与人对话出现问题,并流出脓样分泌物,医院就诊,行耳镜检查示:右侧鼓膜大穿孔,左侧鼓膜大部分缺失,鼓膜内大量粘白色酪样分泌物,不宜清理,鼓室内结构不清,行血T-SOPT阳性,考虑结核,为求诊治,前来我科,以“耳结核?”收住。发病以来,精神、食纳、夜休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体征: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听力下降,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胸廓对称,双侧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侧耳道可见白色脓样分泌物流出。
入院后辅助检查及化验耳镜报告(年08月20日)
病理报告(年08月20日)
耳镜报告(年08月30日)
病理报告(年09月03日)
病理报告:“双耳活检组织”慢性炎伴坏死;局部、区肉芽肿形成;符合结核;抗酸染色(++);双耳结核。
治疗方案给予2HRZE/4HRE方案抗结核治疗。给予护肝宁片口服保肝治疗。住院期间每间隔10天查血常规、肝肾功检查。均正常。治疗至09月25日,查房时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2℃,无咳嗽、咳痰,无流清鼻等症,自诉恶心、乏力,不欲饮食。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分析考虑什么原因?如何处理?原因:药物性肝损伤?感染?处理: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等给予布洛芬混悬溶液口服降温处理。化验检查(年09月26日)血常规:WBC5.90×/L,Hbg/L,PLT×/L,N%90.3%;肝功示:ALT37.9u/l、AST48.7u/l、GTP94.3u/l;ALPU/L;肾功示:尿酸.2umol/l、余正常,血脂、免疫五项、心肌酶谱、电解质正常;★分析:
血常规正常、肝功转氨酶轻微升高,上述症状是否是药物肝损伤引起?
因肝功转氨酶升高未到达最高上限2倍,暂继续给予部分抗结核治疗,加强保肝治疗;给予静滴硫普罗宁0.2g,1次/日;给予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未缓解,至09月30日,上述症状加重,出现皮肤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右上腹痛,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给予静推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化验检查(年09月30日)
肝功示:TBIL18.0umol/l、TP82.0g/l、ALB50.6g/l、ALT.1u/l、AST.8u/l、GTP83.8u/l、ALP.3u/l;肾功,血脂、免疫五项、心肌酶谱、电解质正常;凝血四项PT18.2秒、INR1.、余正常。
血常规:WBC7.10×/L,Hbg/L,PLT×/L,N%56.0%,E%11.7%,E0.80×/L。
诊断思路:中年男性,经抗结核治疗20多天,出现发热、皮疹、瘙痒、右上腹痛,恶心、厌油腻、乏力等症;
既往无肝病病史,无饮酒史,肝炎系列、自身免疫均阴性;追问病史,近期因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故考虑药物性肝损伤(DILI)。
R值=(ALT实测值/ALTULN)/(ALP实测/ALPULN)=(.1/40)/(.3/)=13.89
诊断结果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性急性RUCAM9分(极可能)严重程度2级保肝治疗:双环醇片0.05g口服3次/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mg,静滴,1/日醋酸泼尼松片15mg口服2次/日预后经过保肝、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患者于10月10日,未再发热,皮疹慢慢消退、瘙痒症状减轻,生化指标明显好转,于10月15日患者自感好转,未诉不适,怕结核加重,要求尽快使用抗结核药物。于10月16日试用异烟肼片3片口服,于下午患者瘙痒、皮疹加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复查(10月17日)血常规:WBC1.1×/L;考虑药物引起白血病减少症,给与瑞白皮内注射。发热症状好转,电解质、凝血四项、降钙素原基本正常。建议继续保肝、升白细胞对症治疗。经过保肝,升白半个月后复查肝功,血常规恢复正常,后抗结核药物调整为帕司烟肼片9片,口服每日1次,利福喷丁胶囊0.6g,口服每周二次,乙胺丁醇片1g口服,每日一次,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mg口服每天3次,地榆升白片0.4g口服每日3次抗结核保肝升白治疗,每一个月复查肝功肾功,血常规。经过抗结核治疗一年,每次血常规,肝肾功基本正常,治疗顺利。疗程完成后患者听力较前好转。
?耳结核科普:
结核杆菌感染。主要继发于肺结核,亦可由腺样体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病菌可循咽鼓管侵入中耳,而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入中耳和乳突。外耳结核罕见,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偶有报告。?疾病描述
外耳结核罕见,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偶有报告。中耳结核好发于小儿,原发性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很少见,多为继发性,主要继发于肺结核,亦可由腺样体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病菌可循咽鼓管侵入中耳,而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入中耳和乳突,按病理变化可分为粟粒型,坏死型(或称干酪型)及肉芽型。?症状体征
病起病隐袭,可无耳痛,耳溢液、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并迅速加重,初为传导性,常达50—60dBHL,病变侵及内耳则为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聋,鼓膜之典型变化为多发性穿孔,但因穿孔迅速融合,故一般所见均为紧张部单个大穿孔,边缘可达鼓沟、鼓室粘膜灰白,鼓室内可有大量肉芽增生,面神经管及迷路骨质如有破坏,则并发面瘫及眩晕,乳突外侧骨壁破坏并向耳后穿破者有耳后瘘管形成,乳突X线拍片示乳突气房模糊,可有死骨形成,病变若侵入颅内,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专家点评仵倩红(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主任医师):本病例比较典型,有两个特点:一是患者确诊耳结核,耳结核是肺外结核中罕见的一种病例,从本例中可以看到当临床上遇到耳道流出分泌物,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耳镜检查有干酪样分泌物时,要警惕耳结核的发生,及时行TSPOT检测及抗酸染色等结核的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二是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发热的症状,这是最常出现的问题,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种常见的原因:1.药物热。2.发生新的感染。3.肝功能异常。4.白细胞减少等。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
作者介绍万月强:男,医学硕士,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结核内二科(结核性脑膜脑炎专科)科室副主任,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任中国防痨协会艾滋病与结核病专业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结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医师协会呼吸分会会员;西安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西安中药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结核病的诊治,基本功扎实,近年来致力于结核性脑膜炎的精准诊疗。对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结核、肺外结核,尤其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结核病治疗中副作用处理方面,擅长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长期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