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5.14
乡村全科1患者女性,54岁,因急性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入院治疗,经吸氧、支持及对症治疗后,患者意识恢复,好转出院,2周后患者突然出现失语、不能站立、偏瘫,大小便失禁。查体:T36.5℃,P85次/分,R16次/分,BP/70mmHg,双侧病理反射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药物中毒
B急性脑出血
C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D急性脑梗死
E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参考答案:C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2患者男性,36岁。车祸致腰背部受伤,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双下肢出现弛缓性瘫痪,大小便失禁。伤后1小时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好转。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脊髓挫伤
B脊髓受压
C脊髓出血
D马尾神经损伤
E脊髓震荡
2参考答案:E
脊髓震荡属于轻微的脊柱损伤,具有伤后感觉、运动、反射消失快,好转亦快的特点。
3患者女性,69岁。跌倒后感右髋部疼痛1小时来诊。X线片检查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Pauwels角为60°。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右下肢皮牵引
B石膏固定
C手法复位
D手术治疗
E休息制动
3参考答案:D
Pauwels角指的是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s角大于50°,为内收骨折,Pauwels角越大,骨折端所遭受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岁,男性。夜间骑自行车,头朝下跌于壕沟,发生四肢不全瘫。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伴半脱位,此时在治疗上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A石膏领固定
B颅骨牵引固定
C吊带牵引
D环枕固定术
E切开复位内固定
4参考答案:B
题中问“最先采取的措施”,故选B。齿状突骨折临床分为3型,1型可用予围领固定6~8周,2型行颅骨牵引解剖复位,齿状突骨折处螺钉固定或头颈胸石膏或支具固定12周,3型可行头颈胸石膏或支具固定12周。(考虑先牵引,后择期手术或紧急手术。)
岁女性,跌倒后右手掌着地,腕部疼痛,肿胀,压痛,无反常活动,但餐叉状畸形明显,该患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右腕关节脱位
B右舟状骨骨折
C右腕Colles(科雷)骨折
D尺骨茎突骨折
E右腕关节挫伤
5参考答案:C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屈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年AbrahmColles首先详细描述此类骨折,故命名为Colles骨折。它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
口腔1吗啡的适应证是()
A肺心病
B支气管哮喘
C心源性哮喘
D分娩止痛
E颅脑损伤颅内高压
参考答案:C
吗啡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它的中枢镇静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感,因此适用于心源性哮喘。但它也能抑制中枢对C02的敏感性,产生呼吸抑制作用,所以不适用于支气管源性哮喘。
2在根尖孔形成后所形成的牙本质称为()
A前期牙本质
B球间牙本质
C透明牙本质
D原发性牙本质
E继发性牙本质
参考答案:E
前期牙本质,是指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故不选A。球间牙本质,是指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的些未被钙化的间质,故不选B。透明牙本质,是指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得名,故不选C。原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故不选D。继发性牙本质,是指牙根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
3浅龋与轻度釉质发育不全的鉴别要点,除外()
A好发牙位不同
B好发部位不同
C患区质地不同
D患区光滑度不同
E患牙牙体形态不同
参考答案:E
浅龋和轻度釉质发育不全鉴别。①好发牙位:浅龋、上前牙邻面、磨牙窝沟、义齿基牙、排列不齐牙齿等;轻度釉质发育不全,对称异常,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磨牙最常受累计。所以A可区分,不选。②好发部位:前者为牙的窝沟点隙和相邻牙邻面;后者为整个釉质表面;所以B可区分,不选。③患区质地:前者松软,后者比正常釉质稍软,所以C可区分,不选。④患区光滑度:前者表面粗糙光泽消失,后者少量浅沟,小凹点或细裂纹,所以D可区分。浅龋和轻度釉质发育不全牙体形态没什么变化,所以E错误。
4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交汇点的化合物是()
A6-磷酸果糖
B1-磷酸葡萄糖
C6-磷酸葡萄糖
D1,6-磷酸果糖
E磷酸二羟丙酮
参考答案:C
糖酵解过程中首先是葡萄糖的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进而继续之后的反应过程。糖异生为糖酵解的逆向过程,磷酸戊糖途径中首先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是三条代谢途径都要经过的交汇点。
临床1判断恶性肿瘤最重要的依据是()。
A核分裂象多见
B瘤巨细胞形成
C膨胀性生长
D常发生坏死
E转移
参考答案:E
上述选项均为肿瘤的特征,但A、B、C、D项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发生。恶性肿瘤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为肿瘤转移,一旦肿瘤发生转移,即可判定为恶性。
2关于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灶呈结节状,境界清楚
B指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
C结核病为肉芽肿性炎
D肉芽肿性炎由巨噬细胞构成
E梅毒为肉芽肿性炎
参考答案:B
慢性肉芽肿性炎是指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而非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梅毒和结核病均属于感染性肉芽肿。
3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是()。
A股骨头下骨折
B经股骨颈骨折
C基底骨折
D内收骨折
E外展骨折
参考答案:E
股骨颈骨折按照正位X线片所示Pau-wels角(即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的夹角)的大小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Pauwels角大于50°为内收型,骨折端遭受的剪切力大,骨折接触面少,移位多且易再移位,属不稳定性骨折。Pauwels角小于30°为外展型,骨折端剪切力小,骨折接触面大,不易再移位,属稳定性骨折。A、B、C项是按骨折位置的分型。
4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常见于()。
A病毒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吉兰-巴雷综合征
D化脓性脑膜炎
E运动神经元病
参考答案:C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
5急性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腹腔内脓肿
B肠穿孔
C癌变
D肠梗阻
E中毒性巨结肠
参考答案:E
①约5%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肌神经丛,肠壁张力减退,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致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最为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2)、阿片类制剂等而诱发。②腹腔内脓肿、肠穿孔、肠梗阻为克罗恩病的常见并发症。肠穿孔、肠梗阻在溃疡性结肠炎少见。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常见于病程超过20年者。
中西医1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
A战汗
B盗汗
C自汗
D冷汗
E热汗
参考答案:A
A指先全身恶寒,战栗,接着大汗出,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兆,主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主病情恶化。B由于阳气亏虚,不能实卫固表,腠理疏松,津液外泄,故见自汗。C是因入睡之时,卫气入里,腠理不固,加上阴虚所生之虚热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醒后卫气复归于表,腠理固密,虽阴虚内热,也不能蒸津外出,故醒后汗止。D为亡阳之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冷汗清稀,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E热汗,即阳汗。故选择A。
2独语,病因多属
A热扰心神
B痰火扰心
C风痰阻络
D心气不足
E心阴大伤
参考答案:D
独语是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者。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生痰,蒙蔽心窍所致。故选择D。
3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是
A兴奋大脑皮质
B激动骨骼肌M胆碱受体
C促进乙酰胆碱合成
D抑制胆碱酯酶和激动骨骼肌N胆碱受体
E促进骨骼肌细胞Ca2+内流
参考答案:D
新斯的明能可逆性地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不被水解而大量堆积,产生乙酰胆碱的M样和N样作用。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该药除抑制胆碱酯酶发挥间接作用外,还能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胆碱受体,并能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故选择D。
4伤寒患者出现玫瑰疹,多见于
A发热初期
B潜伏期
C极期
D缓解期
E恢复期
参考答案:C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可分为4期:①初期:发热是最早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②极期:常有典型的伤寒表现,如持续高热、明显食欲减退、中毒性脑病的表现、肝脾肿大和皮肤出现玫瑰疹等。③缓解期:体温下降、食欲好转。④恢复期:体温正常,食欲恢复。故伤寒患者多于极期出现玫瑰疹。故选择C。
5患者,女,26岁,已婚。胃脘痞满,不思饮食,频频泛恶,干呕,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弱。其病机是
A胃燥津亏
B胃阴不足
C脾阴不足
D胃热炽盛
E肝胃不和
参考答案:B
脘部隐痛,饥不欲食为胃阴不足,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大便干结为下不能濡润大肠,干呕呃逆为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C在胃热炽盛的基础上有津亏的表现。D的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齿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E的临床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象,或颠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呕吐涎沫,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故选择B。
赞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