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第一财富。人生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罗甸县卫生健康局挂职副局长、副主任医师王吉超,心系患者,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用精湛的技术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这句话是他对健康生活的感悟。
王吉超,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黔南医专传染病教研室副教授、贵州省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贵州省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年8医院工作,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重型结核、耐药结核、艾滋病、各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伤寒、禽流感等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担任医专临床教学工作。
从医28年,王吉超始终坚守理想,不但自己爱岗敬业,而且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积极参加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年抗“非典”期医院坐阵排擦8天,年抗“甲流”医院发热病房担任负责人3个多月救治病人,年至四川抗震救灾一个月,年抗“禽流感”医院发热病房担任副主任半个月成功救治1例禽流感病人。由于业绩突出,曾荣获黔南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等奖。王吉超十分注重医学研究,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曾在省级刊物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
委于重任,大医精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举国上下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王吉超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加入对口帮扶大军。年11月入驻罗甸县卫生健康局挂职副局长,全力开展各项医疗帮扶工作。
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王吉超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医疗技能服务当地百姓、如何提高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他带着这样的思考下基层,进村入户开展调研,调查患者的就医需求。他发现,要及时、准确诊断发现传染源,正确治疗消灭传染源,让患者犹如浮萍般的心得到一颗“定心丸”,建立一支优秀医疗团队是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结核病是‘痨病’‘贫困病’,更是农村家庭因患结核病致贫返贫的元凶。结核病是罗甸发病最高、防控难度最大的传染病,多年来,疫情一直处于全省高发县,年报告发病数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数60%左右。”王吉超介绍,这也是到罗甸第一天起,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作中的原因。
开展业务专题讲座
工作中的医院里的一分子,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医院各方面管理建设,组建肺结核患者诊断专家组,医院肺结核病结核病房及门诊业务指导工作,每周1-2次现场业务查房或教学查房、病案讨论,对疑诊患者查房明确诊治及重危病人分析、治疗安排;每1-2周进行1次业务专题小讲座,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及诊疗能力;对初诊病人组织专家会诊共同阅片排查,杜绝过诊、漏诊现象;半年1次对涂阴肺结核病人进行治疗后复核检查,及时纠正诊断,避免过诊,发现不足认真总结提高诊治能力。
病案讨论
“王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为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一定会努力向王医生学习结核病防控各业务,更好地服务好患者,努力在医疗健康扶贫工作中作出应有贡献!”跟着王吉超工作的年轻医生在谈及对王吉超评价的同时,也表达了立志学好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决心。
教学查房
时至今日,人们谈到结核病乃心有余悸。由于它传染性强,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活中,人们都会远离结核病人,甚至遭受歧视。然而,王吉超始终坚守在结核病防治第一线。为全面掌握结核病防治情况,医院结防医生、中心结防股医生、乡镇卫生院结防医生以及村医生进行访谈调研了解,在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入户面访肺结核患者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取得患者的信任非常关键,在面访病人过程中是零间隔接触,其危险性特别大。特别是在访视耐多药结核患者过程中,最危险,一旦感染将成为耐多药结核患者,为将罗甸结核疫情控制,他把危险带给了自己,始终挺在最前面。
年罗甸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同比年下降幅度达32.96%;年11月,黔南州肺结核防治专家组对罗甸年1-10月所有涂阴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诊断情况进行会诊,过诊或误诊率为全州最低,罗甸结核病诊断能力在王吉超的教导下明显的提高,达到较高水平。
关怀患者,佛心救治
“患者生病本就脆弱,关爱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心灵的鸡汤,疗效会倍增……”,王吉超常常说起这句话,作为一名结核病防控工作人员,一定要心存怜悯心,耐心听取病人的感受再加以引导,这样会使病人的“玻璃心”得以安慰。
王吉超说,肺结核防治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药要全程、规律、足量、联合,整个疗程督导员的作用很关键,能够督导病人及时服药,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变化,症状是否改善或加重,生活质量,体重改变,督导病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诊,按治疗要求复诊检查及取药。通过加强督导员的培训,提高督导员工作能力,熟知督导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肺结核治疗管理关明显提升。
罗甸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患者的就医意识差,服药的依从性更是极差,为了患者能更好的规律服药,他和县疾控中心领导班子带领结核病防治股工作人员走乡串户,到病人家里了解其生活环境、服药情况,对于不规律服药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入户面访肺结核患者
为患者做心理疏导,是王吉超查房时的“必修课”。由于传染性高,危害性大,肺结核也有着“白色瘟疫”之称,让许多人闻之色变,因此患者也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王医生人很好,对我们病人耐心、细致,医术很好!我长期咳嗽咳痰,入院诊断为双肺病,在医院治疗期间,王医生每到病房查房,一直鼓励我要坚持按疗程治疗,按时吃药,不能放弃,病会治好的。”这是一名入院治疗病情好转的罗姓患者对王吉超的真诚评价,也是对王吉超工作的真实写照。
“医者不仅有仁心,还要有‘民心’,守护群众健康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王吉超说,治病救人就是医生的本职工作,“治身”与“治心”并举,加强对患者的医疗护理和人文关怀,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用心呵护群众健康,这才是医生的本职所在。
这就是王吉超在罗甸扶贫期间工作纪实,他满腔热血,孜孜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一身的医术和爱心助力罗甸县的脱贫攻坚战,为罗甸县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更上新台阶……
来源|罗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岑武萍、郭昌萍
编辑|郭昌萍
审核|郭昌萍
审发|罗宇英
“这里是罗甸县卫生健康服务公众平台”
长按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