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孔平,色达县泥朵镇卫生院接种医生,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接种医生,年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被多个光环环绕的她,至今仍坚守高原,用一颗火热滚烫的心继续工作,让青春的旗帜在高原上猎猎飘扬!
(县委中心报道组尼公)在色达县泥朵镇的崎岖山路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身穿白大褂,肩挎医药箱,走在小路上的医生秦孔平疾步匆匆。“你家的孩子到了接种疫苗的时间了,我马上给孩子接种疫苗。”“你家的孩子在感冒期间,不能接种疫苗,病情好转后,记得给我打电话。”这是秦孔平每到一户人家都要向家属交代的事情。年复一年,秦孔平已经走完了泥朵镇的家家户户。牧民们总是对这个汉族医生赞不绝口:“过去,由于医学常识欠缺,我们根本不知道要给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到底有啥好处,我们一概不知。”
秦孔平把足迹留在了泥朵镇的村村寨寨,把温暖留在了牧民的心田里。
秦孔平的老家在九龙县呷尔镇查尔村。6年前,她从学校毕业分配后来到色达县工作。从海拔不足米的九龙县来到海拔米的色达,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海拔米的泥朵镇卫生院时,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分配。“越是海拔高,条件艰苦的地方,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更落后,缺医少药的现象更严重,群众更需要医务人员。”
泥朵镇的艰苦条件超乎想象,一年时间就有半年飘雪,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头晕目眩,胸闷气紧,身体不适,秦孔平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她不得不经常服用抗“高反”的药物。同事们温馨的照顾,牧民们善意的笑容,让她倍感温暖。
院长曾经告诉她,只要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
于是,秦孔平背上医药箱,带上工作笔记,走村串户摸底调查,牧民的家庭情况、儿童是否接种了疫苗,她都一一记录在案。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免疫功能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多种传染病的侵袭,例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腮腺炎、流脑,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都可威胁小儿的身体健康。如果不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严重者可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秦孔平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牧民宣传儿童疫苗接种的好处。
“秦医生苦口婆心给我们宣传的时候,我们总认为多此一举,我们没有接种疫苗,还不是长大成年了。”村民措洛说,秦医生给我们列举了很多因为没有给孩子接种疫苗,最后因为疾病夺去孩子生命的真实例子,我们才逐渐重视要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
泥朵镇卫生院院长亚兵告诉记者,泥朵镇有.88平方公里,卫生院服务约户牧民,因常年游牧,牧民居住分散,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平均在7公里左右。秦医生要走50公里的山路,每次她都要经过测体温、消毒、询问一系列步骤后,才会给孩子接种疫苗,经她接种的孩子有人次,预防接种超过余针次。在泥朵镇要完成一轮预防接种工作需要20多天,下村开展预防接种都会骑摩托车,一些村寨不通公路,需要骑马,来回就得5天的时间,6年来,她已行程了上万里。风餐露宿成了家常便饭,几年时间里,秦孔平因为经常下村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饮食和生活极不规律,年轻的她患上慢性胃炎、风湿病等疾病。
去年冬天,秦孔平了解到在距卫生院50多公里的东然村,所准刚生了孩子,她便和一位同事骑着摩托车冒着大雪上门为孩子接种。当时的气温是零下20多摄氏度,一路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到村的时候,全身已被冻僵,手脚都没了知觉,浑身上下被积雪覆盖。两人顾不上休息,立即准备给孩子接种。
“孩子出生不久,你们就要给他打针,你们太残忍了吧。”孩子的母亲所准怒不可遏。
“健康小儿出生后2——3天到两个月内应接种卡介苗,经过多种疫苗接种,孩子就可对病毒、病菌产生免疫力,从而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秦孔平耐心地向家长解释。
“医生说的话,你都不听,人家冒这么大的雪来给孩子接种,你怎么这么犟?”所准的丈夫珠罗说,医生走了50公里上门服务,不收一分钱,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我们要晓得好歹。
接种疫苗后,秦孔平详细告知家属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时间,希望家长密切配合,让孩子健康成长。
牧民感恩
她是最贴心的医生
6年来,秦孔平以精湛的医术和亲人般的温暖赢得了牧民的敬重。泥朵镇村民措洛动情地说:“秦孔平是位非常好的医生,牧民不管是生孩子还是有什么病要看,说到秦孔平大家都非常感恩,也非常喜欢,今天,我带母亲过来看一下,她眼睛有点痛,顺便买点药,我家的两个小孩都是她接生的,我真诚感谢她对我们一家的关照。”
泥朵镇东然村牧民扎西拉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秦孔平给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疫苗,被扎西拉姆知道了,扎西拉姆大吵大闹,认为给新生儿打针不吉利,最后经镇政府调解,扎西娜姆才作罢。现在,扎西拉姆的孩子很健康,秦孔平还经常教她科学的育儿知识,她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扎西拉姆说:“哪怕半夜一两点,只要我们有啥病痛,她都是随叫随到;我们村由于交通不便,秦医生需要骑摩托车去很远的地方接生,打预防针。到了以后,她晚上都会守在那里,直到母子平安才离开。她对老百姓都很好,是位非常好的医生。”
融入脚下的土地,走进淳朴的牧民家中,秦孔平从一个外乡人逐渐成为“本地人”。在色达牧区,牧民的生育观念落后,医院来生孩子。“落后的生育观念延续了千年,牧民很难接受现代育儿理念。我就搜集了县内一些自行生产危及母婴生命的案例,医院生产的牧民的优惠政策等向牧民宣传,医院生产自己不花一分钱,还有奖励政策。”秦孔平自豪地说,每当看到牧民群众大病初愈,经她接种的儿童健康平安,她就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奔康路上,健康是牧民群众最大的需求,在她的努力下,当地牧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有了提高,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感大大增强,有的还主动带小孩到镇卫生院接种,全镇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走在进村入户的路上,牧民们一声声真诚的问候温暖着秦孔平的心,她用心用情守望着牧民儿童的健康。
长按,识别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