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umption-
从“中”看道之
肺
痨
年12月5日,河北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多名学生医院进行救治。具体波及人数不详。
结核病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而这次出现的地点,离我们并不遥远。
现代医学中,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是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还包括结核性脑膜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无论哪种类型,在临床上表现上基本都有长期低热、轻咳、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感染中毒症状。
之所以谈“核”色变,是因为肺结核确确实实有着很大的危害,其危害不仅对肺结核患者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它是传染病。如果结核病患者不去治疗或延误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以肺结核为例,肺组织会逐渐地被结核杆菌破坏,从而出现呼吸困难、咳血等,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严重者可死亡。
结核病在中医上有着许多的名字,如“尸疰、劳疰、虫疰、流痰、骨痨、肺痨”等,宋代用痨祭(痨病)作为统称,从晚清至今,中医称肺结核为肺痨。
肺痨之“痨”字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记载:痨,朝鲜谓药毒曰痨,从广劳声,郎到切。《广韵》释:痨痢恶人。《扬子·方言》:凡饮药傅药而毒,北燕朝鲜之闲谓痨。《博雅》释;痛也。《正字通》释:今人以积劳七削为痨病。综上可见,“痨”乃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或身体极不舒适状态的一种称呼。当然它也专指结核病。
中医对痨病的认识
01
患痨病,内因为主。
《丹溪心法·痨瘵·附录》记载:“盖劳之由,因人之壮年,气血完聚,精液充满之际,不能保养姓名,酒色是贪,日夜枕嗜,无有休息,以至耗散真元,虚败精液”。
02
肺痨是慢性消耗性疾病。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运云:“至若痨瘵之有不同,或以骨蒸或以干咳,甚至吐血吐痰,营卫俱败,尫羸日甚,此其积渐有日,本末俱竭而然”。
03
痨病为感染性疾病。
华佗在《中藏经·传尸》中有这样的描述:“或因饮食而遇,或问病吊丧而得……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
04
痨病倾向于感染抵抗力低之人,并不是无一幸免。
《中藏经·传尸》亦有这样的记载:“传尸非为一门相染而成也,人之气血衰弱,脏腑虚羸,中于鬼气,因感其邪,遂呈其疾”。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疫疬外邪与正气亏虚是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正气充足与否则是染病发病的关键所在。
肺痨或者说肺结核假若在我们身边出现,我们能做什么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和孩子呢?
保护措施
01
预防接种。
疫苗能够为儿童的身体健康建立起“保护伞”。家长应按照国家制定的免疫接种程序有序接种。之所以在国家层面上推进免疫接种政策,说明这是关乎我国所有国民健康的重要事项。
02
我们家长、校园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宣传卫生健康知识。
从小正确灌输孩子卫生知识,注意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使健康的卫生观念从小就深入孩子的内心,从而达到自觉地保护身心健康、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03
我们家长、校园及卫生机构在传染病流行之前提前做好功课。
对一些常见传染病,提前互相告知。比如流感预防,冬春季注意防寒保暖,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多开窗通风等等。夏秋季节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04
提高认识,注意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他人。
一旦发现肺结核以及其他传染病患者,一定第一时间立即隔离,防止被传染或传染他人,医院明确诊断。
此次校园肺结核的出现,给我们的提示,并不是单单是哪里出现了肺结核,相关部分隐瞒不报,一片舆论导向次要的问题。而是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尽可能地保护我们及孩子。疾病千千万万,而身体只有一副,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观点在我们面对疾病时,提供了太多的思路。
点击蓝字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