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谈家的力量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8-2-25 8:00:36   点击数: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谈“家”的力量

美瑗与您话早疗?

爱是两个孤独的人互相保护、接触和回应。

——里尔克(R.M.Rilke)

当爱是增加力量时,双方都被视为独立的人;在共有的孤独中,可以彼此拥抱而不互相依赖。于是两个人都能在个体化的过程中茁壮。

——《关系花园》(麦基卓黄唤详)

当男女两颗孤独的芳心靠在一起时,进入了恋爱关系,而当男女决定在一起,结婚似乎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某种程度而言,结婚是一种承诺或是一种契约,韩剧的《结婚契约》听说很红,可惜我从没有看过。

三年前我开始参加婚姻谘商的工作坊,听华人家族治疗中最受台湾学员拥护的李维榕老师说:「当男人和女人结合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应该叫『婚姻』,然而很多人这个『婚姻孩子』尚未孕育好,就紧接着迎接那个家系图(genogram)里的「孩子」。

家系图又称家族树(familytree)是以符号及图形的形式对家庭结构、成员之间的关系与患病历史的描述,摘记家庭成员基本相关资料,透过不同的线条说明家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观看者迅速了解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周期等资料最好的工具,是家庭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乎所有助人工作者都会画「家系图」,而家系图是靠访谈和观察,或文件资料汇整而成的,目的是便利使观看者迅速了解家庭成员的互动状况与关系。然而我们也是别人眼中观看的一个家系图,两个相似的家系图,有可能其家庭成员的关系(Relationship)和家庭氛围是决然的不同。

因为家庭里的爸爸和妈妈,他们的关系是关键,或许大家会疑惑,爸妈不就是夫妻?夫妻就是一种关系,我到底在绕什么口令呢?其实我在学习心里学的入门阶段,看了一本着名的书叫《关系花园》(TheRelationshipGarden),这本书说:

关系,像一座花园。

需要除草、灌溉、细心长久的照料。

健康的花园充满能量,生机盎然。

完美的亲密关系也一样,可以滋养每一个人。

让彼此都有空间成长、茁壮。

所以,我们的家,我们的爸妈,或我们自己组建的家庭,最初的两人关系,如果没有好的觉察和经营,往往就是热闹的结婚,冷淡的过活,早早的失落,和被平庸的生活琐事与鸡毛蒜皮的话语给疲乏了。当然,这就是一般的人间烟火,大家还是能相安无事过下去,可是一旦家里产生了一个[异常状况的孩子],那就立即给这个家带来翻天覆地的波浪,牵连的涟漪可能很广很长喔。

有的时候,我们也看到婚姻中,有一方变成很难相处,简直是让人想逃,有时配偶的一些心思又让人猜不透,简直需要有「读心术」才能相安无事共同生活……

婚姻是一门终生的功课,不管是「生态系统理论」,还是「关系理论」或是「知见心里学」等等,一旦陷入一种纠结的循环时,都需要去处理和面对。夫妻最好的成熟模式就是「推动改变,些补关系」,所以家庭是由「关系」维护的,家庭幸福的品质也是关系的评估指数……

以下我就以一个早疗专业社工看到的[早疗家庭人间百态]心情,来分享我对于家庭和家庭中夫妻的关系做一个分享,有些事情在观念上须要先厘清的,有些是认知上的误区,有些是心理上的疙瘩,更多时候其实是婚姻出了状况而迁怒或指责配偶的。

一、没有人是故意生异常孩子的

经常有妈妈在听完我的讲座分享后,走来跟我诉苦或想询问我该如何向家里的人解释:孩子会这样不是妈妈的问题。在医学上的确有[遗传]这件事,我们都知道DNA是很神奇的,可是除了遗传外,也会有[自体染色体异常]的生命变异,像唐氏综合症、Aicardi氏症侯群(胼胝体自体染色体异常)就是一种变异。会遗传的疾病也有,像裘馨式退化症就是一种隐性遗传;母亲或父亲一方若有智能障碍,则有一半的机率会生出弱智的孩子;聋哑人也有较高的比例会生出聋哑的孩子。

此外,像国内外最大宗的[自闭症光谱的孩子](谱系)的孩子,至今没有人敢说他是哪个方面的问题造成,科学家和医学专家都还在研究阶段,所以说自闭症是遗传或哪个问题造成,目前仍是莫衷一是。

脑性麻痺(Cerebralpalsy)的孩子,医疗上说有高达六成是在宫内怀孕阶段造成的,但是还是有产中过程的意外,和出生之后的疾病感染(例如脑膜炎或结核性脑炎等后遗症)或外伤造成(例如溺水、婴儿摇晃过度、车祸等意外)的不幸。其他一些罕见疾病,有些可能会遗传,但更多是自体染色体变异造成的。

然而,医学上会写出有些在宫内就残缺或变异的胎儿,和母亲怀孕过程的健康有关,造成家人心里的阴影。其实这些因素绝大多数的孕妇会谨慎避开,新手妈妈手册上也会一再地叮咛,所以我相信极少有孕妇会明知故犯,除非她本身是酗酒或毒品依赖者。

所以,没有父母是[故意要让婴幼儿成为残疾人]的。

二、家庭成员中,没有人是局外人

所谓家人就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亲密伙伴,除了血缘,还有更重要的是情感和关系,有些[家人]是没血缘的,但却有很紧密的情感和关系,例如[继亲家庭]的后妈和继父,华人的传统里对于后妈和继父通常是[先观望后接纳],很少家人一开始就敞开双手迎接的。

有的爸爸或长辈,一听到孩子被确诊有发展异常或先天的残疾时,震惊和否认是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而要他们接纳孩子的异常和不幸,其实是不容易的。此时[怀疑母亲怀孕不慎]的提问就会出现,这很需要医学专业的提供信息,所以发展迟缓儿家庭的五大需求中,提供家庭关于孩子的疾病或特质的正确信息显得特别必要。

当孩子被确诊发展异常或落后,接受康复和疗育是必然的建议,例如当年我女儿被确诊Aicardi氏症侯群,主治医师说:[就治疗而言,已经存在的胼胝体发育不良是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改变它,我们能做的是针对孩子所呈现出来的缺陷或障碍,予以积极的早期疗育,越早施行各项疗育,将来出现的障碍会越轻、越少。]

这样的宣判等于这孩子的疗育是家庭共同的责任,孩子的残疾也是一辈子的事,大家都应该静下心来商量此后家庭步调、经济来源、时间分配、手足的安排、乃至于人情世故的往来,夫妻的共处时间等等,都必须调整。

有一位妈妈哭着跟我讲他的丈夫真不懂事,孩子都这样了,还天天去泡网咖,三更半夜才回来,既然回来了,还因为夫妻的口角而惊醒孩子,孩子哭,妈妈心情更不好。妻子请求丈夫不要这样,换来丈夫的不耐烦~咆啸的说:[要不然,你要我怎样?我工作辛苦又很烦,我去网咖消遣也不行喔!]

三、家庭动力是每个人共同营造和须承担的

像上面我提到的这对夫妻,肯定是沟通不良,或丈夫心里有疙瘩没说开,很多时候我们走进发展迟缓儿的家里,从家里的摆设与环境,其他家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和主要照顾者的教养处境的表述等等,就可以略知他们的家庭动力(Familydynamics)如何了。有些话不说也明白,例如长辈对待到宅的社工和老师,态度冷漠或事不关己,你就能猜出这个长辈在家也不会参与妈妈的分忧解劳。

当这个长辈不在现场时,你悄悄地询问妈妈:[婆婆和你的关系如何?]

或再询问:[他们老人家会帮忙你做家事或照顾孩子吗?]

经常会听到妈妈哀怨的答说:[他们不要干预阻扰我带孩子去做疗育就很好了,别的事,我不敢奢望。]

这也是家庭动力不佳的范例,此时我会立即再询问:[那么你先生的想法怎样?他会支持你吗?老公通常站在哪一边?他如何处理这些关系?]

我曾经拜访过一个脑瘫孩子的家里,他的家是我看过最像康复治疗室的家,几乎没有[家的味道],孩子坐在一楼客厅,不是很宽敞的客厅被他的大轮椅和站立架占去了大半空间,还摆着一台计算机也是特制的鼠标,楼下孝亲房是脑瘫孩子和保母的天下;走上二楼的客厅也成了孩子的认知[个训教室],三楼才是父母的卧室和长辈的房间;连走道和餐厅也都贴着认知图卡,让这孩子整天整月都和这些硬绷绷的东西生活一起。

评估这个家庭的动力时,我写着:OO人在家里是掌上明珠,疗育环境很充足,家人的作息也几乎都配合OO人,是一个很重视孩子疗育的家庭。然而,家里的感觉很冰冷,家人的表情很疲惫,在与OO的爸妈交谈过程,极少听到正向的语言或轻松的话,特别是妈妈抱怨说:[下班回来还要监督保母是否有[按表抄课]给OO人做家庭作业。OO的爸爸倒是能乐得轻松,他不想待在家里,就能骑单车出去兜风,而我却不能好好休息]。

我除了同理妈妈的辛苦之外,也认同爸爸能骑单车兜风是好事,但好奇的问妈妈:那你为何不也跟着老公去兜风一下?既能纾解工作压力,也能营造夫妻在一起的时光呀。

[我才没有像他爸爸那样不负责任呢,孩子在家只有保母带,我公婆不会帮忙,我也不想让他们插手,OO只要看我下班回来了,就吵着要和我讲话,我还要哄他做康复训练呢。]

[OO妈妈,我觉得你好累喔,你觉得这样的家人互动模式你想改变吗?]

[怎么改变?都这样六年了,大家都习惯了,讲过啦,没有用的。]

[如果家里气氛要改变,妳认为首先可以从哪里下手?]

[你说呢?我觉得我老公要多配合我一点,两个老人不要给我出意见。]

[OO妈妈,我个人建议是否可以先请妳老公把家里的环境变回像家庭客厅而不是治疗室?二楼的房间可以成为你们的书房而不是个训教室,让你的公婆有机会下楼看电视或与OO人互动,你觉得怎么样?]

[喔?你认为我们这样布置不妥?你觉得我老公往外跑和家里环境有关?还有老人不关心也是因为我把家里弄成治疗室让他们不爽?]

[我不确定他们是否这样的因素使然,但我真心希望妳能把家里的环境和其他家人都纳入你的思维里,他们是家庭成员,一家人一起生活,要让家像个家,你觉得如何?]

我很欣慰的事是,那一次我多花了四十分钟和妈妈聊她为何如此紧绷的要给孩子做康复的原因?她的心里积累多少怨气?她真正想要的家庭氛围是甚么?最后,关于孩子的就学安置问题,我逐一给妈妈的回应让他放心,以及让她自己觉察到自己的[霸气]已经把家庭推到冷宫了,告别时,她说下回我再来家访时,要给我惊喜。

四、夫妻因为这个孩子而处境大变,亲密关系变调

继续上面那个家庭故事,这是一个妈妈强势而丈夫温和顺从的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这位先生体谅家庭,凡事以和为贵,能避开家庭台风时就避开,尽可能顺从妻子的心意;这样的调性,他们的家庭也能相安无事,但是负向情绪若积累久了,也会爆发的。

今年我在国内某个城市与家长座谈,我很喜欢提醒家长要先照顾好自己,要好好持家,特别是婚姻要去经营与维护。中场休息时,一位年轻的妈妈跟我说:[听你这样讲后,我决定回去和我丈夫好好沟通,我不想这样委屈自己了。]

我问她发生甚么事?她说:我先生都一直责怪我是因为怀孕时,和我妈妈严重争执吵架动了胎气,所以我儿子才会自闭症,他叫我离开,他不想见到我~经常对我冷言冷语,想逼我离婚。

我先问她:[妳感到很委屈,那我问妳:?]

她点点头,我再问她:[妳想挽回这个婚姻吗?]她依然点头。

[妳有把握如何挽回这个婚姻吗?]

她迟疑了一下,茫然地看我。我继续问:[妳老公爱妳小孩吗?]

[嗯,他倒是很疼他,也算是接纳他]

[那妳丈夫却不要妳,只要小孩?这怎么解释?]

她哑口了几分钟,我直接提醒她:因为要上课了,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给你们夫妻作会谈,然而,我可以说你们是婚姻出问题了,先好好沟通,把妳先生说的那个打开,再看看婚姻是否可以挽回?

我还提醒她:你的孩子,不能一直夹在你们夫妻中间,你们夫妻是一个平等的位阶,孩子是一个次位阶,所以要先处理你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孩子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还有一个真实的国内案例,一位丈夫迁怒岳母不会照顾自己的儿子,才会让儿子[变成自闭症]而逼岳母离开他们家回农村去。这位妻子委屈地哭着说:[我很生气不讲理的老公,更生气老公不准我带孩子回老家探望母亲,让我成为妈妈心里不孝的女儿。]

我提醒这位妈妈:先处理好妳和丈夫的关系,可能是沟通问题,也可能是夫妻关系里的[控制]问题,也有可能是你们夫妻间长期夹一个[妳的妈妈],更可能是夫妻亲密关系没有营造好,因为没有幸福感的妻子或丈夫,对于[家庭]的控制和负向情绪会很任性,迁怒的心结是不难想象的。

五、请别带孩子四处流浪做康复,家里长期缺位的女主人有警讯

这半年来,我几乎每个月收到一位大陆的家长(特别是妈妈),拜托我给他们推荐台湾哪里能做康复训练?或能否来台湾上小学等等的求助函。我几乎都是回绝的,不是我吝于帮忙,也不是我没有能力处理,而是我打从心里反对,于是我会展开劝说,目的就是希望他们放弃做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或妄想。

上个月有一位东北的妈妈,透过







































小孩白癫风
白癜风专家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zyy/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