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类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是必须的治疗药物。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抗菌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或通过得不多,在脑脊液和脑组织中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
影响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因素及抗菌药物分类
影响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因素有多种,一般来说对于脂溶性高、分子量比较小、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药物、游离的药物其血脑屏障通透率一般较高。根据血脑屏障对不同药物的通透性不同,可以将抗菌药物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无论脑膜是否有炎症均易透过血脑屏障,这一类药一般均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如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氯霉素以及利福平等。
第二类,脑膜炎症时,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并产生明显的抗菌效果,这一类抗菌药的种类较多,如青霉素类、头孢呋辛、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以及糖肽类抗菌药物等。
第三类,即使脑膜发生炎症时,药物仍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或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除头孢呋辛)、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多数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药敏试验及经验治疗
给予抗菌药物前必须进行脑脊液涂片、脑脊液培养以及血培养,培养获阳性结果后做药敏试验。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在获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抗菌药物选择
选用杀菌剂、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宜选上述分类中第一、二类药物,因其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对相应病原体可达到有效杀灭作用。
3.给药方案的制订
重症患者、病原菌尚不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采取联合抗感染治疗,一般用最大治疗剂量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鞘内给药。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有炎症时仍达不到有效浓度,也可鞘内给药。操作时必须无菌操作,并正确掌握剂量。
4.注意治疗疗程
疗程因不同病原菌而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疗程一般为5~7d;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10~14d;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疗程至少4周;继发于心内膜炎的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脑膜炎疗程需4~6周;结核性脑膜炎为1.5~2年。
赞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