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结核性脑膜炎 >> 优质医院>> >> 麻疹

麻疹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7-1-16 12:25:18   点击数:
 

症状识别: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孩子,冬春季节发病率比较高,并且传染性很强,未患过麻疹的孩子普遍易感,感染麻疹后获得终身免疫。

典型麻疹临床分为四期: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

前驱期:多为3~4天,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伴有咳嗽、喷嚏、畏光、流泪等症状。发热2~3天后,口腔黏膜第一臼齿处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柯氏斑),特点为灰白色斑点,直径0.5~1mm、数目可多可少。周围有红晕环绕,有人形象的将其描述为“胡椒面撒在红布上”。柯氏斑为麻疹所特有的体征,对早期诊断有决定性作用,出疹后2~3天此斑消失。

出疹期:皮疹一般在发热的第四天出现,典型的顺序为:先见于耳后和发迹,自上而下波及颜面、颈部、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脚心,2~5天疹子出齐。皮疹初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此后体温不退甚至更高,可达40℃,呼吸道症状加重,此期最易发生肺炎。

恢复期:皮疹出齐后,病情逐渐减轻,体温常在1~2天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出现糠屑样细小脱屑,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并发症少。

轻型麻疹:常见于接种过疫苗的患儿。其表现为体温不高、上呼吸道症状轻、柯氏斑不明显、皮疹稀疏、色淡、无色素沉着、并发症少。

重型麻疹:多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或本身有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抽搐、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出血性皮疹或休克等。

查找病因:

病原体是麻疹病毒,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存在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血液和尿液中。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染,因此,同居住且接触密切者很容易感染。

注意养护:

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和加强护理。出现合并症者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高热护理:体温若不超过39℃,一般不予退热药,这样有利于麻疹的诱发,可多饮温开水或用温水擦浴,不要用酒精擦浴或大剂量药物退热。若体温持续超过39℃,可予小剂量退热药。

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卫生。在室温适宜的情况下,可用温水为患儿洗脸、擦身。眼口鼻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要及时清除。可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鼻腔分泌物容易结痂,可用湿润的棉棒擦除后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油;眼分泌物增多时常把眼封住,可先用温湿毛巾温敷,再轻轻擦净,结膜充血可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或金霉素眼药膏涂抹。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通风换气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避免直接吹风。室温不宜过高,避免忽高忽低。

卧床休息,直至皮疹消退。保持室内安静,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饮食宜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热汤,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和退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容易发透。

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和痰液含有病毒,用一般消毒剂就可以杀灭。

呼吸道隔离,隔离时间通常为5天,有并发症的需延长至10天。

加强预防:

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儿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在流行季节,幼儿园或学校等地方应加强晨间检查。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若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则应延长到4周。

切断传播途径:室内要经常通风,有条件的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机会,避免与麻疹患儿接触。

保护易感人群:婴儿8个月时接种麻疹疫苗。若5天以内接触过麻疹患儿,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

特别提醒: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发病率低。麻疹的预后与年龄有关,婴幼儿时期最易合并肺炎,原有营养不良或佝偻病的婴儿发生麻疹肺炎,往往病情危重。而轻症肺结核患儿感染麻疹,可引起严重的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有免疫缺陷的患儿感染麻疹时更危险。肾病综合征、哮喘或湿疹的患儿发生麻疹,原有症状往往暂时减轻,主要合并症有肺炎、喉炎、脑炎、中耳炎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标准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zyy/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