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妈说
每年的4~7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这种病和手足口病类似,传染性极强,病情可以持续4~6天。虽然这种病一般能够自愈、并发症的风险不高,但是宝宝很痛苦。前阵跟好友樱大力聊天,丁妈得知她家囡囡五一假期就遭受了这个病的「洗礼」,于是请她来分享一下照顾宝宝的经历,同时,丁妈邀请了儿科医生施翰为咱们进行专业的讲解。引子我知道,每年4~7月都是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爆发季。
虽然我很早就已做好防范准备,但不幸还是中招,本来计划的愉快的五一假期,最终也因为孩子患病,变成噩梦之旅。
病起——潜伏四月底,我带着2岁多的囡囡回了趟老家。26日,闺蜜聚会,当天去聚会也带了四个娃,最大4岁,最小2岁,孩子们年龄相近一起玩省心省力,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
27日,闺蜜家4岁的孩子发烧了,说喉咙里发了疱疹,怀疑是在幼儿园被传染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感染病毒后,一般有2~4天的潜伏期,传染性很强,一定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她这一说,我们都提心吊胆起来,赶紧观察各自家娃的情况,我发现孩子有点流口水,精神还不错,观察了两天没有发烧,以为躲过一劫。
病发——高热29日晚上7点开始,我们发现囡囡体温升了。
囡囡有过高热惊厥史,我非常担心她的体温升起来,她的小手小脚一凉,我就知道情况不妙。
一个晚上,囡囡体温升了三次,每到38度,我就给她物理降温,并且给囡囡吃了退烧药。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之一是高热,其实发热是件好事情,说明身体正在对抗入侵身体的病原体,只要没烧到比如41度这么高,也不会烧坏脑子。家长们没必要太恐慌、一定要把体温压下去。 当孩子肛温≥39.0℃(或口温38.5℃,或腋温38.2℃),家长很紧张焦虑,或者不能有效评估孩子有无不适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另外,很遗憾的现实是,到目前为止,高热惊厥是没法预防的,提前降温,并不能实现预防的效果。凌晨3点左右,依旧高热不退,我们决定医院看急诊。
到医院后,医生又给用了美林,囡囡烧退了。
做检查,囡囡喉咙红肿,急诊大夫确诊疱疹性咽峡炎。说至少烧三天,还要大面积出疱。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会表现出高热、流口水、不爱吃饭的症状,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嗓子痛,这是因为他们的嘴巴里、咽峡部长了灰白色的疱疹或者溃疡,会很痛。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呕吐甚至抽搐。做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偏高,大夫建议输液。可我记得疱疹性咽峡炎是自愈性疾病,就拒绝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还是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抗生素的确没必要用。我们急诊留观室待到天第二天,期间囡囡只发了一次烧,我们回家休息。
病重——惊厥到家8点,孩子吃了点米粥就睡了,谁知道半小时不到又烧起来,温度蹿升极快,一下就38度!
我赶紧给用布洛芬+物理降温,用药不到半小时,孩子突然全身抖动眼睛发直,惊厥了!
赶紧让她趴躺侧脖,看着孩子抽搐的小身体,我忍不住哭了起来。
小儿热性惊厥发作起来情景的确比较吓人,家长们很可能就慌了神。不要怕,热性惊厥的发作时间大多短暂且自限,一般孩子1~5分钟内会自然缓解;超过10分钟,需要送急诊。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绝大多数孩子5岁以后就不再发生热性惊厥了。 孩子惊厥时,家长应该这么做:妥善放置孩子
把孩子放到平坦柔软处,如地毯、床上,并清理周围可能造成磕碰的物品。
保障呼吸通畅
解开领口,松开衣服,让孩子侧躺,左侧或者右侧都可以,以防分泌物误吸入气管。
清理口周围分泌物
用软布把孩子口周围的唾液和残渣清理干净,但不要强行探入孩子口中。
让孩子觉得舒服
撤去被褥、适当空调降温等,可以让孩子觉得舒服一些,但切忌用凉水、酒精擦身或者冰敷。
做好相关记录
记录惊厥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孩子状态等,有条件的可以用手机录下来,为医生后续的诊断提供依据。
记得就诊
惊厥过后,医院就诊,明确发热原因。
抽搐结束,医院急诊,体温测量39.5度,这次我再也不敢耽误了,马上接受输液。
也不知道是抗生素起效,还是第二天病程减轻,接下来的高烧都没有再超过38度,怕二次惊厥,我们又在留观室呆了一天。
输液不一定输的是抗生素,而且大量低于体温的常温液体注入身体,本身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后续——溃疡小长假开始了,我还匍匐在照顾病娃的前线上。
这几天,我们闺蜜群的孩子们也接连发烧,也都是高热不退+接连出疱疹。
5月2日,囡囡彻底退烧,口腔出疹期来了。
看着囡囡一喝水就痛、什么都吃不下,指着喉咙哭不停,心里那个难受啊……
长了疱疹、溃疡,患儿会很痛,可能出现吃饭、喝水困难。这个时候,可以试着给孩子吃点冰淇淋(记得吃完要漱口喔),一方面可以止痛,另一方面能补充点热量。除此以外,下面这些护理措施家长可以考虑尝试:食物选择
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相应年龄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患处护理
溃疡处涂抹鱼肝油有助于缓解疼痛。
口腔卫生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不能漱口的话,可以让孩子直接饮用。
个人卫生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多多休息
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
我查了资料,说疱疹性咽峡炎出疹的溃疡期至少要3到7天,心急如焚。
幸运的是,一个朋友家孩子得过此病,在她的建议下我去挂了口腔科开了雾化药剂,经过三四天的雾化治疗,孩子终于可以吃点粥了,我才放下心来。
不雾化,可能也是三四天吃粥……我知道,疱疹性咽峡炎还有「后续传染期」,所以疱疹消掉之后的一周,我也没带孩子出门,只在家休养。
这一点做得好!确诊疱疹性咽峡炎后,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后记——防不胜防这次事件中,当天聚会所有的孩子都中招,甚至是次日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孩子,也有近一半被传染。
原本天真地以为我足够细心就能避开疾病隐患,但万万没想到,这类病还有要命的潜伏期,毫无征兆,毫无症状,防不胜防。
疱疹性咽峡炎的确防不胜防,不过除了勤洗手、在流行期少出门,有一个办法很管用,那就是接种疫苗。 目前已经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了,这将是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这种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推荐在三角肌处接种。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接种。不过因为某些原因,目前国内很难接种到这种疫苗。还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还有部分父母对于疾病的不重视。
一个朋友在孩子发热完就带着孩子去室内人多游乐场玩耍,要知道这种疾病还有一周的后续传染期,想想就可怕,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孩子中招。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家长们不用过度恐慌,做好准备,疱疹性咽峡炎没那么可怕。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更详细地学习施翰医生关于疱疹性咽峡炎护理的指导建议。
责任编辑:丁若水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