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以身作则,牢记初心,担当医者使命,绝不懈怠,众志成城,把阻遏疫情放在第一位,把病人和社会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一支丰富经验,战胜过年‘非典’的集体,我们更是责无旁贷!我们特勤大队全体人员请战,愿为战胜这次疫情,随时听候调令,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月25日,太原市急救中心特勤大队请战书上,李秀中、牛记军、刘赟、许鹏飞、王建军、张韬、秦兴国、陈晶、刘纲、牛志明、文婷、韩军、冯冬青、黄康、韩居业、褚庆颖、陈鹏……
一个个名字背后,是这支特殊队伍近趟逆风而行的一线战“疫”,他们平均年龄39岁,最年长的是队长李秀中57岁,最小的是护士冯冬青26岁,是最让人放心的“急救先锋”。他们每人平均完成转运任务20余趟高度疑似及确诊传染病患转运任务。
面对“疫魔”寸步不让,全站人员严格执行封闭管理。
特勤大队于年初成立,主要承担急危重病患跨省市长途转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救援以及禽流感等传染病转运任务。
战“疫”的17名急救人,有一半人员参加过年抗击“非典”战役并获得个人荣誉,再到各种传染病救治转运,疫情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面对“疫魔”寸步不让。
从1月21日上午接到上级指令,有一名从武汉回太原的高度疑似发热患者医院转运医院,属于太原急救人、属于特勤大队的抗疫战争就已打响。
1月25日在山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之后,这支队伍依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承担最艰巨、最危险、最困难的所有高度疑似及确诊传染病患者转运任务。
中心要求: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全力确保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经过请示协调,1月28日特勤大队紧急全部医院所在位置,全站人员严格执行封闭管理,确保有任务随时出动,预防交叉感染,避免“非战斗减员”,做到2辆负压救护车及急救人员高速运转,全力阻击疫情。李秀中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也是调度员,24小时值班;牛记军是副指挥,是一线急救医生,还是“战地通讯员”;许鹏飞是一线急救护士,也是“消杀卫士”,出诊之余驻守“阵地”,每天配置检测消毒液,监督指导人车消杀工作;刘赟是急救驾驶员,也是“后勤队长”,物资运送、搬运工、厨师还是保洁员……
关键时刻顶得住,全力确保重症患者转运安全。
2月13日上午特勤大队迎来了2趟特殊诊,这给疫情时期的救治转运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名患者,主因“咳嗽、气紧1月余”入院治疗,于1天前出现发热,要求去市四院排查。但是患者目前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耗氧量极大,给转运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勤大队黄康、褚庆颖、陈晶车组出车。黄康医生了解到患者需要70%的氧浓度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另一名患者,排除新冠肺炎,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传染性),病情危重,深昏迷状态,要求医院治疗。特勤大队陈鹏、冯冬青、韩居业车组二级防护立即出车,陈鹏医生见到患者时,已是抢救药品在维持生命体体征。
均为危重症患者,转院治疗途中有极大的风险。然而鉴于疫情期间状况特殊,为了给予患者更好地治疗,关键时刻急救人员必须扛得起、顶得住。
特勤大队副队长牛记军协助评估病情,他是太原急救最有重症转运经验的急救医生之一,曾经远赴海南,5天5夜行程1万里,接一名山西籍重症患者回太原继续治疗。经过逐个分析研判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转运方案,尤其是针对第一位患者,严格测算转运时间和目前车载的氧气,确保能够满足患者转运途中需求。
最终,急救人员周密稳妥、平安顺利地将两位医院继续治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支援地市转运及消杀。
烈性传染病疑似及确诊患者必须一人一车隔离转运,就近、及时消杀,全力确保患者转运安全以及医务人员零感染。
2月4日凌晨5点,完成转运任务人车消杀完毕后睡下不到3个小时的许鹏飞,早早地等在了街口。
原来前一晚,运城市急救中心在转运确诊重医院后,需在太原就近消杀,他接到中心领导全力协助兄弟单位进行人车消杀指示后,及时联系并指引运城市救护车来我中心指定消杀点。整整3小时,许鹏飞严格按照消杀流程指导人车快速消杀,赢得了急救同仁的一直赞扬。
2月8日20时、2月11日17时朔州市急救中心,2月12日20时运城市急救中心……每一次许鹏飞都义无反顾地帮助指导消杀,他说,天下急救是一家,山西急救更是一家,只要兄弟单位有需求,太原急救永远是“老大哥”。
其实,在太原急救除了无条件帮助兄弟单位消杀,只要有需要,义无反顾协助转运确诊重症患医院治疗。
2月3日15时,特勤大队驾驶员韩居业接到中心领导指示,支援忻州市急救中心紧急转运1名确诊重症患者到省医院;2月10日15时,特勤大队驾驶员韩军再次奔赴忻州协助转运确诊重症患者……
太原急救特勤大队的每一辆救护车,都是移动的重症ICU,是我省地市重症患者驶向治愈彼岸的生命之舟。
来源: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