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5年合作研究,先后在国际著名刊物PLOSMedicine(IF=14)及EmergInfectDis(IF=8)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脑膜炎奈瑟菌50年来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的耐药变迁、耐药克隆遗传特征与进化路径,为流脑的预防用药及疫苗研发方向提供指导依据,具理论及实用意义。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我国是流脑高发国家,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流脑流行。流脑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多发,死亡率高达10%。
A群流脑疫苗的推广有效降低了流脑的发病率,然而脑膜炎奈瑟菌变异能力强,不断出现新的优势流行克隆。年,安徽出现C群流脑暴发流行,并迅速波及全国10多个地区,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科学问题1:50年来,脑膜炎奈瑟菌的耐药性、流行克隆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困难,不易保存,对该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了解很少。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王明贵教授团队(王明贵、郭庆兰等)与上海CDC(陈敏、陈明亮等)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瞿涤)协作,对上海市跨度50年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1.揭示50年来上海地区脑膜炎奈瑟菌流行克隆的变迁
-年上海流脑流行克隆为A群CC5(以ST-5为主的ST-5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