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回顾与展望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0-12-7 11:41:51   点击数: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3.html

选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40(12)

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支持和营养等多种功能。正常CSF含有一定的细胞和化学成分,许多成分与血浆成分相等或稍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感染、肿瘤、外伤、水肿、出血、缺血和阻塞都可以引起CSF性状和成分的改变。因此CSF实验室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CSF实验室检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检查项目比较单一,仅限于包括颜色、浊度、凝固性及压力在内的理学检查。病因不同会引起CSF颜色及浊度发生不同变化,这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具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细胞收集器的不断探索及生物化学的蓬勃发展,CSF细胞计数及包括糖、氯化物及蛋白含量在内的常规生化检查逐步开展起来,使得疾病初步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提升。不同性质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使CSF蛋白含量、葡萄糖、氯化物及细胞种类和比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由此可见,在神经影像学及其他CSF检查项目出现之前,CSF理学检查及常规生化检查在当时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检验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包括CSF细胞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检查项目得以开展并取得了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儿科、神经科、肿瘤科及精神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其作用也不再限于疾病的初步诊断,某些检查可直接用于疾病确诊、病情动态监测、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评估。

一、CSF形态学检查

CSF形态学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细胞形态学检查和病原体形态学检查。

(一)CSF细胞形态学检查

CSF细胞形态学检查始于20世纪初,近40年来才形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脑脊液细胞学[1]。如何收集尽可能多的收集细胞并保持完好的细胞结构成为了20世纪制约CSF细胞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这促进了人们对CSF细胞收集器的不断探索。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CSF玻片离心法的发明,解决了CSF采集和制片的问题,堪称CSF细胞学史上的一大变革,大大扩宽了CSF细胞学的应用范围,促进了临床CSF细胞学的较快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我国CSF细胞学的研究从开始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内CSF细胞收集器的不断研制,以及80年代中期《临床脑脊液细胞学》和《脑脊液细胞学彩色图谱》等专著的相继出版,我国CSF细胞学检查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CSF细胞学检查现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不可替代的诊断和监测手段之一,对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也有辅助诊断作用。有研究认为,CSF细胞学检测是明确诊断脑膜癌病的主要方法,其灵敏度约为90%、特异度达%。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新兴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CSF细胞学也采用了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基于免疫学单克隆抗体的CSF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细胞化学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分析解释发病机制等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各种技术相互结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CSF细胞学作为神经科学研究分支之一,无疑是近30年来细胞生物学和细胞收集、染色技术迅速发展的一种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新月异,CSF细胞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今后的CSF细胞学研究方向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1)结构研究:阐明细胞、亚细胞、分子乃至量子的结构,才能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预见它们的功能和行为;(2)信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是信息的形成、传递与演化,细胞内存在着两个主要的信息流,即基因表达的信息流和外界信息对细胞的影响;(3)层次研究:生命活动是有层次的,大分子、细胞、细胞间直至人体是几个主要的不同层次结构,任何一个层次的研究都离不开整体的综合和归纳,因此要注重不同结构层次的特有生命现象的研究。

(二)CSF病原体形态学检查

20世纪随着各种染色技术的发展,CSF病原体形态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抗酸杆菌染色法用于检查结核杆菌,印度墨汁染色法用于检查隐球菌,免疫金胶银胶染色法用于乙脑病毒的检查,镜检发现菌丝和孢子有助于真菌感染的诊断。除了朊蛋白外,其他病原体感染均伴有CSF细胞学改变。如寄生虫性脑炎时,CSF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同时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脑膜型脑囊虫病CS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可高达80%~90%。近年来随着CSF细菌培养、鉴定系统的发展以及质谱技术的应用,CSF中病原体检测已不仅仅依赖于过去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临床对检测结果要求快速准确高效的需求。

二、CSF蛋白水平检查

正常CSF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蛋白质增多主要源于血液渗透或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合成。蛋白成分的变化往往反映疾病的性质和类型。随着人们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其相关的蛋白改变也逐渐明朗。这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根据蛋白的来源、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酶学检测、细胞因子检测、特种蛋白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关病原体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激素检测等几大类。

(一)酶学检测

正常CSF中含有多种酶,目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zyy/10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