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结核性脑膜炎 >> 饮食护理>> >> 医起学病理22

医起学病理22

文章来源:结核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20-8-8 14:35:13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

结核病

Tuberculosis

一、结核病的概况

流行病学:

全世界有17亿人口存在潜伏性结核感染(约占23%)

新增病例约万/年

死亡人数达万/年

超过AIDS成为第一大致死性感染性疾病

我国结核病患者人数居世界前列

定义: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特殊的传染性、慢性肉芽肿性炎

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牛型)

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飞沫传播(最常见、最重要)

消化道—含菌牛奶

皮肤伤口、宫内感染

易感人群:抵抗力较弱人群

部位:机体任何器官和组织:肺脏(最常见)、淋巴结、骨

病变特征:结核结节形成,伴不同程度干酪样坏死

临床表现: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

:分枝菌酸,类脂质丰富,严格需氧,不产生内外毒素,抗酸染色阳性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杀菌作用(机体获得免疫力);

结核结节形成,病变局限化

变态反应:引起干酪样坏死或空洞

低热、乏力、食欲减退

皮肤红斑、关节炎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0.1ml(5IU)皮内注射,48-72h内(迟发过敏反应),硬结直径1cm)

两者同时或相伴发生,贯穿整个过程

均由T淋巴细胞介导,效应细胞均为巨噬细胞

本质都是细胞免疫反应

发展过程:

0-3周:

特异性免疫力尚未建立

变态反应低

含有活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可沿血行播散

PPD试验(-)

3周后:

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逐渐建立

巨噬细胞被激活,吞噬、消化、杀灭能力增强

结核结节形成

PPD试验(+)

二、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浆液性/浆液性纤维素性炎)

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急性期

菌量多、毒力强;免疫力低下、变态反应较强

大体:好发于肺、浆膜、脑膜和滑膜等处

病变呈灰白或灰黄色

镜下:浆液性或浆液性纤维素性炎

转归:免疫力强--吸收、增生

变态反应强--干酪样坏死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结核结节)

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反应较强

结核结节(tubercle)/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usgranuloma):具有诊断意义

肉眼:粟粒大小,灰白或略呈黄色,境界清楚,可微隆起于器官表面和切面

镜下:上皮样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少量成纤维细胞

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

菌量多、毒力强;变态反应强、免疫力低下

大体: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似奶酪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细颗粒状物,干酪样坏死(其中含一定量活结核杆菌)

病变的类型取决于四个因素:

免疫力的强度TB的数量

变态反应的强度TB的毒力

[3种病变同时存在、一种为主、相互转化]

转归:(1)转向愈合

a.吸收消散: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物经淋巴道吸收而使病灶缩小或消失

b.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常有少量结核杆菌残留

(2)转向恶化

a.浸润进展:疾病恶化时,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范围不断扩大,继发干酪样坏死

b.溶解播散:干酪样坏死物液化经自然管道(支气管、泌尿生殖道)排出,形成空洞并播散。淋巴道、血道播散

三、肺结核病

1、原发性肺结核病

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

见于以下人群

*多发生于儿童

*从未感染过TB的青少年或成人

*免疫功能受抑制者

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primary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plm.com/yshl/9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