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们称他是“神医”,主要是他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绝招儿。他治病救人,不求回报,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许多患者说:“李大夫不仅治好了我们的病,还教育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人。”“生子当如孙仲谋!”经过李廷俊治疗的病人和了解他的人都说:“做人当做李廷俊一样的人!”“给村里打井、建学校、捐资修路、赈灾扶贫济困……没明没黑儿地连轴转,废寝忘食一直累到胃出血,还不忘安顿自己儿子领上那个大老远儿来的患者先去吃口饭。”
人们称他为“大医”,不仅因为他是国医名家、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的高徒,他勤求古训,博极医源,自成一体创立独特药方,用仁术济世;更因为他是孝亲楷模、是忠厚长者,他以诚心诚信为人处事,以大医大爱救死扶伤。从医,他始终谨遵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医训;做人,他一直恪守仁义礼智诚信孝道的原则。
“仁”是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处处浸润着“仁”的基因。年逾古稀的医者李廷俊以“仁”为基,传承中医国粹,仁心仁术行医,60余年披荆斩棘写辉煌,传薪继火绘蓝图,探究中医之道,践行医德之本。
李廷俊是我20年的朋友,也是我家的恩人“一颗明珠出吕梁,悬壶济世铸辉煌。应知大才非天降,百炼千锤始成钢。”
——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
我熟知的李廷俊,乐为中医事业献身,以诚待人,钻研经典,精益求精,对每一位患者尽职尽责,此种精神让人钦佩!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俊德
“妙手神医除痨疾,天下技艺无双;诚诚爱心洒人间,世上仅此一家”
——贵州患者文涛
我是一位健康传播者,我为李廷俊这位妙手仁心的国医名师点赞!
——全国广播电视金牌主持人郭力
人物介绍:
李廷俊博士,主任医师,医院院长,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美国国际华佗中医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山西省政府文史馆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世界中医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骨病学术研究会执行主委,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资深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资深会长,全国名中医,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师带徒指导老师,吕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故事:
他从医六十余载、办院二十五年,谨遵孙思邈“大医精诚”医训,挖掘国粹精华,传承中医仁爱文化,不辞劳苦,不分白昼,救死扶伤,奉献社会。他恪守古训,博采众长,致力于研究中医治疗骨病、结核病及各种疑难杂症40余年,是国内较早研究中医治疗骨病、结核病的专家之一。多年来,李廷俊共救治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英、日、韩、俄、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患者近30余万例,其精益求精的技术和仁爱医德,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许多被抬来的病人,经过他的治疗之后,不出半月二十天,就能自己迈步走出去。
勤学苦钻练就一身精湛医术:
年1月,李廷俊出生在山西省中阳县的一户普通农家。少年时期,命运多舛的他,曾追随多位乡间名医学习医疗知识,掌握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也为众多邻里乡亲解除了病痛的困扰。
年,李廷俊成了村里的一名卫生员,4年后他又被推选为武家庄镇上庄片联合医疗所的医生。李廷俊当时医院的“赤脚医生”,但因为有一身过硬的医疗技术,年纪不大的他当时已在全公社已非常出名,患者络绎不绝,上庄医疗所被当地群医院。年,在公社领导的关心下,医院的一名正式医生,端上了“铁饭碗”。
武家庄公社地处山区,全公社当时共有十八个生产大队,四十七个自然村,一千三百多户,五千四百口人。医院的那段日子,他走遍了全公社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医院,就在简陋的诊疗室里,李廷俊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年秋,和柏峁大队庄上村村民61岁的李风发因患肝硬化腹水伴严重心医院。住院7天,输液、打针,无缓解迹象,主治医生说病人无希望了,恐怕回不了家,催促出院。其儿子找到李廷俊,让无论如何救救他爹。李廷俊搭手诊脉后认为是本虚标实,就给对方开了一剂中药让他马上喝下试试。服下药后,家人便把他抬着往家赶,快到家时,原先没有一点声息的病人突然发出了声音,并缓缓地睁开了眼睛。此后,李廷俊又去他家里为其医治,继续开中药三剂后,病人渐渐可以下床自理,后又跟踪治疗几次后患者终于痊愈,又活了十几年。类似的病人还有很多,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时时在他的脑海中跳跃涌动。
年,当时已经35岁的李廷俊,凭着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医疗实践,在激烈竞争中一举胜出,接到了山西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前身)的录取通知书。而当年的考试中,中阳县仅录取了三人,其中有两个都是刚刚从山西中医学校毕业的学生。步入校园后,学校的生活枯燥紧张,对于他来说却是特别珍惜。“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他用心聆听着黄帝、岐伯上古天真的经天宏论;“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只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他感悟深叹着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的绝妙,而对医圣张仲景我更多的则是跪拜。溶理、法、方、药于一炉的辨证论治体系,终于让他明白了什么是医中之圣,方中之祖的伟大。他曾学着华佗熬麻沸散,做五禽戏;他看着扁鹊入《内经》,出《外经》,在进进出出中识阴辨阳,审内察外,辨证求因;他捧着《本草纲目》,端着李时珍用过的药壶,品药中百味,研人间百病。学习期间,他真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书蠹,紧紧伴身于每一个书页,永不离开。这段珍贵的求学经历,让他真正实现了从丑小鸭到金凤凰的转变,也为他医院院长、从普通医师到中医大家的华丽转身打下了坚实基础。
救死扶伤成就大医美名:
年8月,卫生部起草出台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医院的效率和益”。期间,医院开展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改革。这一阶段,医院改革主要体现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医院领导体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实行以定员定编、干部职工聘任合同制、严格考勤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建立一定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就在这一年,李廷俊捧着山西医学院的文凭,走出了美丽的大学校园。有了一张山西医学院的文凭,对于当时的他来讲,不论走在那里也是极其抢手的人才,再加上他还有之前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好的从医口碑,说是炙手可热也不算过分。于是有一位当初在吕梁医界颇有名声的老朋友前来相邀,医院共同创业。
李廷俊天生就是一个极具创业意识的人,一提到“创业”两个字,顿时让他心潮澎湃。他毅然放弃了中阳县的“铁饭碗”,“裸奔”出走了。自此,他成了朋友创办的吕梁医院的一名大夫。医院时,医院初办,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一切都得从零做起。医院,不仅要用过硬的医疗技术,优良的治疗效果博得患者的认可,同时还得用广泛的宣传,全力自我推销赢得社会的了解。于是他白天要忙于坐诊,晚上还要写材料,又要策划宣传工作。医院接收的骨结核伴截瘫病人最多时有11人,这种病非常棘手,能够上手治疗的当时只有李廷俊一个人,医院就租了3间民房专供他接治这种病人。短短的几年里,李廷俊先后治疗了多例这种病人。期间,他还负责培养这位院长朋友刚刚学医的儿子,于是熬到深夜三、四点就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饭稍带吃,有时边吃边干;睡抽空睡,曾因劳累过度而吐血住院。医院的一段生活,让他颇感身心疲惫,并深深地明白这种疲惫状态不能持续。因为他还要抚养五个孩子,赡养年迈体弱的父母,于是他决定回到生活和事业的零起点上,扎扎实实从那里迈出新的一步。
年,他毅然来到离石县医院,在疑难病症门诊部坐了门诊。那一年他已经四十五岁,身边有五个孩子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这都得花钱,这一切都不允许他们的父亲再是一个穷光蛋。而他已是一个四十七岁的男人,虽然有大器晚成的说法,但到了那“成”的那一天,恐怕真会有些来得太晚,何况这“成”又不是能等来的。这一切又不允许他再这般平庸下去,他决定放手一搏,于是李廷俊向领导提出承包疑难病症门诊部的请求。通过双方协商,承包合同很快签定了下来。合同规定:承包属于资金自筹,自负盈亏性质,门诊部用房由他自行租赁,现门诊部存药作价处理,药物归他使用,医院,承包期为三年。并明确规定,此合同从签定之日,双方共同遵守,都有共同履行规定的法律义务。承包期满,本合同方告终止,如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必须负责由此给对方造成的一切损失。这一合同的平衡点是院方卸下经济负担,又保持了门诊部的存在,严格地说李廷俊就是承包了疑难病症门诊部这几个字,承包给他的就是这个名号、这个平台。由于没有钱,他把这个平台放在了零起点上。有时穷到他和带在身边的儿子连锅都揭不开,不得不借些米面充饥。一千元房租是向朋友王利清借的,药品的作价、用品的购置等费用是信用社五千元的贷款。
门诊部开诊不久,李廷俊便接诊了一位肾衰竭病人,此人是中阳县张子山人,名叫贺雪珍,医院治疗很长时间没有效果,而且病情加重,危及生命,但病人又无法来诊室,于是他决定上门送医,治疗三个月后,病情大为好转,又服半年丸药基本痊愈。由于这位病人得病多年,多方求医无效,成了周边有名的重老病号,病好后自然轰动效应也不小。不到一年,他的诊所便红了起来,每天患者排队等候,疑难病症门诊部在离石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号,随之他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年3月,刚刚参加完全国海南骨科学术研讨会的李廷俊,被时任卫生局长专门叫去,俩人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地长谈。最终又一份承包协议,在双方开诚布公的谈话中,一举敲定。第二天,他和离石县卫生局正式签定了承包合同,同日离石县卫生局下发文件,任命他为离石县医院院长。除过一纸合同,实际上他什么都都没要。他又一次把自己放到零的支点上,从新的零点迈开了新的起步。但他毕竟成了一院之长,有了施展才华的更大平台。医院,对前来就诊的的患者来说,前来住院治疗就看两点,一是看得了病,二是省钱。医院里找到了他们的这两种期盼。对于那些远道而来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医护人员不分上班下班,白天晚上随叫随到,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病人就是广告,时间不长,患者接踵而来,仅他一人平均每天门诊人数都超过四十人,光住院病人就达到三十多人,成为离石医院中就诊人数、住院人数最多的一家。
随着李廷俊善于治疗疑难骨病和扶困济危的的事迹在在社会上传开,不少媒体先医院进行了采访报道。全国各地骨病患者蜂拥而至。这些病医院,医院的,这样一来,医院的名声更是传遍了全国各地。
接着他又请了五名医护人员,涉及医、护、药、化验、拍片五个专业。在技术力量得到充实的同时,医院规模也随之扩大。医院的变化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白淀疯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